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根据文献中“西鄂”、“东鄂”的记载,首先分析了西周中晚期熊渠所伐鄂之地望、“东鄂说”的内涵及后世对其的各种误解。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考古材料,探讨了湖北大冶鄂王城的性质和功能,指出该城是战国时期楚人对鄂东南地区铜矿进行开采、运输、仓储及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张家山汉简中《二年律令·捕律》部分简文的释读,对原简的句读、编连及含义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代宿国地望诸说存在的诸多问题出发,结合晋侯苏钟铭文所见新线索,对宿国地望变迁及所反映的历史问题进行细致探析,指出周代曾存在南、北两宿并立的事实,其中《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所载为北宿,故地在今山东东平东二十里之宿城镇;晋侯苏钟铭所见"宿夷"及春秋初年参与宋国会盟、后为宋人逼迁至宋境的为南宿,故地在今安徽宿州市附近。  相似文献   
4.
铅同位素比值作为探索青铜器产地和矿料来源的指示剂而被广泛采用,为论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仿古范铸实验。测试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出土古铜锭含铅量大多在1%以下,样品中添加铅的含量远高于铜、锡料所带入的微量铅。结果证明,青铜器铅同位素的指示意义是不确定的,并且在冶铸过程中可能存在铅同位素的分馏。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量元素示踪青铜器矿料来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仿古范铸实验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可以初步得出利用微量元素示踪青铜器产地及矿料来源或探索古代矿冶产品输出路线是可行的,但要走新的技术路线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张家山汉简》所出汉初法律条文着手,对汉初户赋和户刍的性质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二者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户税,具有税率很轻的特点。由此,进一步探讨了汉代户税的演变过程,认为文景与武帝时期社会状况的变化是导致汉代户税不断加重又突然消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二里冈上层文化时期开始的商人东进,在山东境内造成了商与东夷文化的对峙。地理格局的差异,对商人在其东土不同区域的统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商人东进改变了夷人的分布地域、政治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面貌,造成其内部体系的初步分化;加上周人东征,最终造成了淮夷与东夷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朱继平 《考古》2012,(1):63-7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东济阳姜集乡刘台子墓地相继发现并发掘了几座西周时期墓葬,发掘者对其年代与族属进行了考订,初步认定该墓地属文献所载姜姓逢国所有。随后,有学者对其中几座墓葬的年代与墓主身份作了进一步讨论,商周逢国的历史问题也不断受到关注。然而,  相似文献   
9.
山东北部商周时期海盐生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古代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四类,其中海盐主要产于我国东部沿海,而山东北部又是海盐的主要产区之一。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海盐生产主要有两种技术,即明代之前的淋煎法和明代开始推广的晒盐法。由于缺乏考古实物资料和科学检测数据,目前学界对我国古代盐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