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军 《文物世界》2002,(4):38-42
觚,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化遗址即有陶制品出土,其用途为酒器。夏商较流行,西周后逐渐减少。部分器型仿青铜礼器,多用作陪葬冥器。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八仙祝寿纹马蹄式犀角杯,深棕色,呈不规则椭圆形,弧腹内收,椭圆形底。通高9.1、口径18×10.5、腹径8.5×7、底径6.5×5.8厘米,重291克(图一)。该杯外壁饰图案三层。一层以浅浮雕祥云围绕外口沿一周。二层以平雕饰高低起伏的远山。三层以深浮雕八仙祝寿图。该杯一侧外沿饰李耳坐驾祥云之上,其下饰鹿鹤各一。杯腹饰部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各持背  相似文献   
3.
中国犀角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军 《文物世界》2000,(4):75-78
概述犀角,生长于犀牛颜面鼻骨部的兽角。犀牛,世界珍稀野生动物,属哺乳纲、犀科。身躯肥硕,皮肤厚而韧,多皱襞,色微黑,毛极稀少,以吃食植物为生。犀牛始见于距今约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1]。中国古代不仅产犀,而且数量相当多亦分布广。但从汉代以后,由于华夏大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滥捕滥杀,致使境内野生犀牛数量急剧减少,到唐代已很罕见,直至灭绝。世界现生犀牛共有5种,分别为生存于亚洲南部的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和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双角犀、白犀。总计数量约3000余头,其寿命通常约45岁,每头最高体重可…  相似文献   
4.
朱军  舒章铭 《收藏家》2009,(5):25-29
青花逸休堂款粉彩折枝花纹竹节耳品锅(以下简称“品锅”),型制优美、线条流利。鼓腹,饰对称竹节耳,深足外撇,圈足打磨光滑谓泥鳅背。具盖,折沿,顶饰竹节纽(图1)。通高15、盖高8、纽高2.5、直径21.8厘米。  相似文献   
5.
朱军 《收藏家》2002,(12):34-38
一浅绛彩及俞子明其人纵观中国陶瓷史,可谓各类品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浅绛彩即为其中重要品种之一。“浅绛”,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用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陶瓷界所说的“浅绛”,借鉴国画术语,系指晚清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  相似文献   
6.
怪石累累的巴东垭以及猴子石○朱军像神农架这么一个山奇水异的地方,遍缀奇石一点也不足怪。巴东垭峡谷内的累累怪石就是一个例证。从神农架主峰向西北走约7公里地,就到了巴东垭。纸上这么写来只一句话,好象轻松得很,可实际上远非如此。这约7公里指的是直线距离,然...  相似文献   
7.
漫话绍兴     
朱军 《神州》2012,(4):104-108
江南,在地理概念上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湿润,河道纵横,花红柳绿,自然的造化,出落了这里迷人的景色,沉醉了代代文人。江南在文化层面上,可以理解为这里所孕育的柔美纤  相似文献   
8.
《道命录》是南宋李心传编撰的一部记载两宋道学兴衰的编年体史书,在对其整理、点校过程中发现,《道命录》中所收录的"元祐党籍碑"、"庆元党籍"人名由于刊刻疏漏等原因造成诸多差异,今参考其他史籍以求其实。  相似文献   
9.
郝希如:是我打捞老舍尸体并处理的现场 经过几个热心朋友的帮忙.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北太平庄派出所负责打捞老舍尸体并处理现场的民警郝希如先生。当我按照朋友提供的地址敲开楼门时,正是郝先生本人开的门。公安工作的职业特点使他对一个陌生人的拜访心存疑虑.但他看到我只身一人.便让进了门。我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0.
朱军 《收藏家》2005,(1):34-41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官窑生产不惜成本,价值在于精。而民窑则变化多,纹饰生动活泼,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产品粗细兼有,产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大批外销。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其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推动民窑的发展。官民窑这种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其形成了既有共同时代风格又各具自身特点的状况。而正是其中的共同时代风格为民窑断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