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永先生调查和发掘齐齐哈尔附近的昂昂溪遗址揭开了嫩江流域考古的序幕.至21世纪初,作为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区域,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考古工作者在嫩江流域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嫩江流域考古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新石器至汉代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框架已基本构建.新石器时代文化自早至晚有小拉哈一期甲组遗存、靶山类型和昂昂溪文化[1],夏至早商时期的小拉哈文化,晚商时期的"古城类型",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白金宝文化,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汉书文化[2][3],东汉时期的红马山文化[4].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0年丰宁县大阁镇出土的契丹大字陶壶铭文作了补释.释读了寺,认为竞是契丹大字 , 可释为人名"留温"或"留恩",光意思为"撰".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古代鱼形器在俄罗斯贝加尔湖沿岸地区有较多的发现,国内仅在嫩江流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和牡丹江流域的海林市细鳞河遗址和鹰嘴峰遗址见到。本文通过对已发表的东北亚古代鱼形器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演变过程,确定其使用功能为诱鱼器,探讨出土鱼形器考古遗存之间的关系和生业方式。西伯利亚现代民族学中使用鱼形器捕鱼的资料可以证明,从贝加尔湖沿岸新石器时代晚开始出现的鱼形器,是在冬季冰窟窿捕鱼时使用的一种诱鱼器,既是钩坠,又是诱饵。这种诱鱼工具的发明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就出现冬季捕鱼业,鱼类成为东北亚地区漫长冬季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皮影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两千多件精品皮影文物,部分影件距今已逾百年,但由于影件是由有机皮质制成,陈展保护与馆藏久存都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保护皮影文物,记录并传承其蕴含的人文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皮影进行了数字化综合性保护研究,在皮影传承人的配合下,完善皮影基本信息,实现皮影数字化采集,建立皮影关系数据库,探讨皮影数字化采集的新方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皮影保护和传承的水准,促进馆藏文物信息静态与动态管理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展陈技术也日新月异。一种全新的展馆模式——以高新技术虚拟现实博物馆或模拟博物馆,将成为面向全社会普及知识、启发民众的成熟手段和方向,带给观众既有文物历史又有科技新体验,对博物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和拓展,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获得特定信息服务的目的,它将迅速扭转中国博物馆网络信息匮乏的状况,增强民族文化的渗透力、辐射力、感召力,同时能够极大扩展社会受众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