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百年来,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一直是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讨论中发展的,从"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和"现代化"予以对立。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认识和肯定我们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时,需要做哪些新的思考?能否可以通过传统在现代化中的重构,促使一场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出现,同时促使一个新绿色文明的建构,使中国成为世界率先迈向生态文明的国家?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是从人对自身文化的重新认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回归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人的新的"生活样式"开始的,因此,其复兴的形式主要是表现在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上,而这种来自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复兴正是激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方李莉  毛薇娜 《民俗研究》2024,(1):5-14+15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基因的载体,是身份认同的参照物,也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树立中华民族形象的根本,因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怎样回答这一时代命题,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关于文化符号的内涵”的辨析出发,提出“有关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定义”,探讨“中华文化符号背后共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回答如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这一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景德镇制瓷分工鲜明、工艺精湛。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从毫不起眼的土到美轮美奂的瓷,这变化中的奇迹,写就一部制瓷技艺的煌煌巨著。瓷之美,熔之器唐代高宗武德四年,有个叫陶玉的镇民烧造出"土埴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的瓷器载入关中,且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宋代以来,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业不断发展,形成分工精细、组织有序、产能可观的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工匠们不断进行技术上的探索、改进和创新,生产出介于青瓷和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瓷器的美学特点来说,其追求的是温文尔雅,含蓄内蕴,少雕琢,少直白,自然天成的意境美,这种追求在宋代的瓷器表现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自元以后,蒙古族的进入打破了许多惯常的传统,文人的主流文化被许多民间文化所代替,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市民文化和俗文化的兴起。到明清时期,城市化、商品化的加速,陶瓷作为一种商品和一门生活艺术的世俗化特点更加明显。城市化的过程,是人文化的过程,也是艺术从宗教的神圣化中分离出来,走向世俗化独立发展的过程。这样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文化艺术整体发展历程的理解,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