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庞博  方创琳 《人文地理》2015,30(2):7-14
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用于城市发展建设的资金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通过现代化融资借贷手段为城市发展筹集资金的方式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动力。但是,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地区性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也使得城市债务的累积和扩大问题愈发严重。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城市负债的影响效应机制和测度预警内容与方法,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本文对相关内容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国外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国内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研究视角较局限,缺乏多学科、广领域、立体层次的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应注重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城市负债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路径、累积效应、互动耦合作用等,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多层次尺度的数据进行更加细化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探索城市负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纵深层次推进,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实践应用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突出新的实践形式,把全球化与本土化、全国化与地方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化与同城化、中心化与空心化、信息化与可视化、生态化与低碳化、科学化与现代化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研究的8大方向。在人文地理学科建设过程中,敢于挑战经典理论,尤其是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敢于直面现实,学会向权力讲授真理,敢于当科学勇士,倡导科学精神,不可变成官场的奴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城市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社交情况以及城市贫困的社区分布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提出三条形成城市贫困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链条,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保障不完善和政府财政实力较弱以及人力资本偏低和市场需求高三方面引发城市贫困。并构建了城市贫困脱贫模式,分析了脱贫过程以及将"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作为脱贫模式的核心。得出了四个解决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反贫困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提高贫困主体自身素质,强化脱贫意识;三是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完善再就业服务;四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事业,拓宽救助渠道。  相似文献   
4.
方创琳 《人文地理》2011,26(6):160-160
南京大学罗小龙博士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合作与管治》一书近日已有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近年来中国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公效兼容型的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历来都是规划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的动机与社会功能,提出了编制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的具体思路是:规划目标由注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兼容并重;规划体制由集权制转为"契约制";规划程序由自上而下的指导规划转为自下而上或二者结合的上下推拉式规划;规划背景由"大政府、小社会"模式转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并筹建为规划决策服务的民间思想库。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空间发展单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地域尺度重组和经济社会重构过程,尺度运用已经成为我国调控空间发展的重要治理手段。本文基于尺度与尺度重组理论,梳理了我国国家治理的新型空间尺度,归纳了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体系的现状及其对新型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尺度重组及尺度重组下国家空间治理重塑的新要求,必须尝试对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体系进行改革,整合区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都市区发展与建设规划,善用新区、试验区等的规划,并以治理理念引导规划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