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1年3月,山东省威海市房产公司在市区西部寨子村附近施工建房,发现一块明碑,威海市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赶赴现场。该碑现藏威海市博物馆。该碑灰岩质。碑高120、宽68厘米。碑题名为“辛汪巡检司创寨记”,立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碑由本邑(威海古属文登县)儒学教授崔学野撰文,东牟崔仕书丹,昆仑山六度寺住持智整家篆额。立碑人为进义校尉莱州府宁海州文登县辛汪寨巡检孙谅,司吏王从政,  相似文献   
3.
1983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区山川岭基建工地离表土约2米深处出土一颗铜印。印正方形,边长5.7、厚约1.3厘米;长方形纽,通高6.5厘米。印面阳刻八思巴文篆书五行,先左后右、自上而下依次释其对音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印背面右侧直刻汉文"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左侧直刻汉文两行:"中书礼部造"和"至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也曾经历过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由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过程,使得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影响下产生的。但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本身固有的运动和联系,却不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所能完全斩断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这两者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地考察鸦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座(M30~M33)和车马坑1座(K32)。墓葬与车马坑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除M33为南北向外,其余均为东西向。M31、M32随葬器物较为丰富,有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其中M32随葬有鼎、簋、壶等铜礼器。车马坑内放置两车四马,出土器物主要为铜车马器和兵器。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出土器物及车马坑与墓葬位置关系判断,M31、M32、K32为两周之际秦公嬴姓宗族墓葬及附葬车马坑。  相似文献   
6.
2023年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调查发现吉泰油区遗址,采集到一批细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铜器及石饰品等遗物。通过调查及对所采集的遗物进行整理研究,可以确认吉泰油区遗址与阿拉善左旗境内的乌兰布和遗址、头道沙子遗址都有密切的联系。这对研究阿拉善盟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与周边文化区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先验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理性的误用(越界使用)进行逻辑的诊断和学理的批判,进而把我们的主观看法和意见转换为能够推演的学术命题,而且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经验性的研究只能把人当作自然"物"或客观对象,不适用于人的自由。因此,民俗学不仅需要先验逻辑来进行明确的知识划界,而且"需要超越性一跃",即跳出有限的经验界,进入理性的"目的王国",才能真正以实践民俗学的方式论证并维护普通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由此成为一门现代学科和伟大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9.
文献记载中的周代"千亩"有二:其一,周宣王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地望在西周都城附近,即今陕西省境内;其二,晋穆侯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地望在晋国,即今山西省西南部。前者"千亩"之地名是随周人从后者迁移而去的,并且两地都与周人农作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户华为 《清史研究》2005,4(1):21-31
本文勾画张履祥由布衣寒士到地方偶像直至成为孔门圣贤的过程,并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解读,透视其背后所蕴藏的宏富的社会内容.张履祥从祀的过程展现了国家和地方士绅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其进行重新塑造的努力,他们既合作又冲突的过程折射出各自的价值取向,并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机制与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