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1987年以来,位于山西省南部曲沃、翼城两县境内的天马—曲村遗址,大批西周至汉代墓葬接连被盗,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征得国家文物局的同意,由曲村考古队负责对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第一阶段工作自1992年4月至6月,发掘清理了2座大型西周墓和1座小型汉墓。现将本阶段的发掘所获报告如下。一墓葬位置和墓区地层此次发掘的墓葬位于天马—曲村遗址的中部偏北处,距北赵村约500米(图一、二)。清理范围属遗址统一规划的Ⅰ12区,  相似文献   
2.
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中有一件静方鼎,有铭文9行79字。从该器的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当属西周早期。铭文内容或认为与昭王南征有关,对研究西周册命制度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本期刊发了有关介绍和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3.
薛家渠位于陕西绥德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属义合乡。1984年当地农民在村东的寨子山(亦称石磊山)上翻地时曾挖出过商代青铜器。1984年4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考古实习组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遗址所在的寨子山高约100米,其两、南两面各有一条小溪,在遗址南面交汇后流向西南,东、北两面黄土梁峁绵延不断,其间沟壑纵横(图二)。遗址范围东西约300、南北约240米。遗迹主要分布在山的南坡。遗址偏下地带以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主,靠上部分则多是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这里距出土过商代铜器的墕头、后任家沟两地都相去不远(图一)。为了寻找陕北地区青铜文化的线索,我们于同年6、7月间对该遗址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1994年10月,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普侯地的最后5座晋侯及其夫人墓已清理完毕。这5座墓,M33时代在西周孝、夷之际,墓主为晋侯“僰马”;M91、M92时代在周厉王之世,墓主为晋侯“喜父”;M93、M102时代为春秋之初,墓主为晋侯“仇”。墓中的随葬品极为丰富,青铜礼乐器、玉石器琳琅满目,不少青铜器上铸有铭文,为探讨晋国君主的世系、西周时期诸侯的葬制、葬俗、乃至青铜器、玉器的研究,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周原现代地貌考察和历史景观复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人由豳地徙至岐山 ,当时应是湿润—半湿润气候。周人将定居处选择在岐山南麓的山前冲积扇地带 ,而不是如新石器时代先民那样选择在诸沟汇合处的黄土塬上 ,表明有将这里建成政治中心的意图。夏商周三代的崛起 ,都与其不断追求生境优化直接相关 ,这对于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的动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年,周公庙考古队对周公庙遗址祝家巷北地点进行了发掘,以期搞清2003年两片刻辞卜甲出土单位的年代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本简报主要介绍了包括出土卜甲的H45在内的5座典型灰坑发掘收获。这5座灰坑层位关系明确,出土了刻辞卜甲、龟背甲器、骨器及大量陶器。从出土陶器面貌可知,5座灰坑基本属同期遗存,其年代早于周原遗址以往所认识的西周早期,而略晚于周原遗址的先周晚期,大致相当于商周之际,很可能属西周初期。  相似文献   
7.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以北约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遗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有考古学家光顾过。1943年,当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石璋如先生为寻找文献中记载的周人早期都邑,踏查了关中大地上的若干重要遗址,周公庙遗址便是其中之一[1]。时隔60年之后,当我们有幸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竟有了意外的收获[2]。2003年12月14日,一片小小的刻辞卜甲静静地躺在冬日的麦田上等候着我们的到来,并经由它的指引,我们找到了仍处在原生地层内的两大片卜甲,上面共有55个字的刻辞,所记内容为过去所未曾见[3]。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提出微量元素分组的方法研究铜器原料的流通。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以前掌大、叶家山、郑州商城、城洋等地铜器数据为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铜器的考古学背景与微量分组之间可以准确对应。基于研究实践,文章还概括了该方法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