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虢国东迁考     
虢国是周代的重要诸侯国,但有关虢国的史迹,文献记载多有歧异,严重妨碍了虢国史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在河南省三门峡地区发现了大型的虢国墓地,90年代又有重大发现,为虢国史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资料。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三门峡虢国墓地中的高规格大墓年代都应属东周早年。虢国的东迁当在平王东迁时。  相似文献   
2.
谥法探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谥法是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对谥法的研究不仅是先秦史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关涉到古文字学与考古学的年代问题,如铜器分期研究中标准器年代的确定,就直接与谥法相关,而铜器年代的确定又为考古学分期提供绝对年代的依据①。无须多言,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研...  相似文献   
3.
彭裕商 《考古》2012,(12):86-90
珍秦斋收藏的1件越王戈,已有好几位学者作过研究。由于戈铭较难通读,学者也各有解释,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笔者近来也对这件兵器作了些考察,撰成此小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殷墟甲骨分期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甲骨的发现和鉴定,迄今已九十年,由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奠立基础的甲骨分期研究,也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分期是甲骨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有许多学者从事,持不同意见的各家都对研究的进展有所贡献。由于探讨的深入,问题越来越繁细,有关论作都较专门,广大读者很难利用,这对甲骨研究以至商代文化的探索是不利的。我们写作本文的用意,就是以简明的方式,将甲骨分期研究的新论点介绍给读者,使大家都能使用,从而判断其是非优劣。不过在成稿之后,却发现还是只适合对分期问题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阅读。这  相似文献   
5.
彭裕商 《历史研究》2012,(6):153-162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书《金縢》篇见于传世本《尚书》,该篇原有篇题"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但内容与传世本《尚书·金縢》略同。①为行文方便,本文从整理者所定,仍称该篇为《金縢》。清华简本《金縢》在内容和文句上都与传世本《金縢》有些出入,其中最重要的是简本与传世本在纪年和文本性质方面的差异,涉及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李学勤认为简本《金縢》没有传世本中涉及占卜的文句,而《史记·鲁世家》所引该篇则  相似文献   
6.
西周夷厉二王在位年数 ,典籍记载简略且互有歧异 ,当代学者依据相关的金文材料对该二王年数进行了重新考定 ,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各家又因其对相关铜器年代认识差异而导致对王年的种种不同看法。本文讨论了考定铜器年代的方法及相关铜器的年代。以此为主要依据 ,并结合文献记载的情况 ,推论夷厉二王的在位年数 ,认为夷王在位至少有 3 3年 ;厉王奔彘应在十七年至二十六年之间  相似文献   
7.
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是殷商年代学研究极其重要的资料,本文以殷墟甲骨分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先对记载五次月食的卜辞材料进行类别的划分,然后再排出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在此基础上,就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历算知识,求出其相应的绝对年代,以作为殷商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8.
保卣新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卣新解彭裕商(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保卣,与之同铭尚有一尊,传出土于洛阳。其器形、纹饰及铭文措词等均带有较浓的殷人色彩,然铭末“既望”一词又是周人历法的特色。其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应属成王之世,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对该器铭文的考释,学者往往将其联系到周...  相似文献   
9.
殷墟甲骨分期的研究,由1935年发表的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确立了基础。此后不少论著试图对董说进行补充和修正,董氏自己也一再对原有的论点有所更改。争论的中心,在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是“文武丁卜辞”问题,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则是历组卜辞问题。所谓历组卜辞不限于有卜人历的卜辞,基本上就是董氏定为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那类卜辞。1977年李学勤提出历组卜辞的名称,认为应改属殷墟早期,相当武丁晚期至祖庚。对此学术界有赞成反对两种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围绕禅让说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继续深化的余地,20世纪后期以来发现的诸多战国竹书为此提供了新的材料依据。《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三篇竹书均与禅让说有关,其学派归属应为儒家。儒家文献关于同一观念的不同记载表明,儒家内部对禅让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而且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派并存的局面。由于不符合统治阶层维护权利的实际需要,积极鼓吹禅让说的儒家派别渐趋衰亡。这一事实表明统治阶层的支持,对于学派的兴衰往往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