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沙坑村的醒狮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醒狮的代表,是沙坑村从佛山市郊外迁移到广州市番禺区现址时带来,并在移居地复活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复活,村支书周镇隆的个人意志和人脉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对这一传统的再生和利用,作为移民村落的沙坑村也实现了对本地社会的融入,获得文化上的认可。在沙坑村对传统的成功再生和利用背后,是广东醒狮发源和传承的中心区域粤语方言区的城乡一体特征,以及醒狮传统在都市和农村之间的共用与共享。  相似文献   
2.
清代到民国年间,广州及佛山一带传承醒狮的武馆,不仅仅是修习武艺的场所,还是一种非精英的互助性组织,具有由劳动者构成的不安定阶层的广域互助网络的功能。虽然没有形成书面性的规定,但武馆从业者在与体制互相合作、互相折冲的同时,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秩序,并通过这种秩序抑制纷争。在行政体制和法律尚未完善、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不安定阶层的世界里,这种秩序为维持社会的安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彭伟文 《民俗研究》2013,(6):97-106
黄飞鸿原本只是一名寻常市井拳师,在20世纪50年代香港武侠片风格转换的节点中被搬上银幕。在这一过程中,黄飞鸿一系武馆弟子发挥了重要作用,武馆所具有的由不安定阶层构成的拟血缘关系互助网络的性质,在电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风格中得到体现。在黄门弟子的直接参与下,通过不断地创造、积累,黄飞鸿逐渐被塑造成武术家的理想代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