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晶之中有几景?游水晶之乡东海,在一农家得景观水晶石一枚,圆椭形,长16厘米,高10厘米,厚6厘米,下配红木雕花座。这位农民有很强的商品意识,还请行家品评、命名,用电脑打印四个字:“秋水天长”。于是“秋水天长”便成了我观赏此石的第一视角。晶体清澈、透明,对着阳光看亮晶晶,光灼灼,给人以晶莹至纯之美感。晶体的纵切面三分之一处,一江秋水从上而下奔流而至,两边的河岸如刀劈斧凿一般整齐。恰似“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的生动写照。更为绝妙的是,河水波光粼粼,一波一波地荡漾开去,她告诉人们:这是融千流万溪、奔腾不息的浩荡之水,这是汩汩…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8日上午,在常州南郊汤友常工作室前———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墟上,汤友常六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颁证、“七创”公证、“八创”开刻仪式隆重举行。气势恢弘的“七创”巨制,在蓝天白云下排列铺展,艺术的光辉夺人心魄,而废墟上的荒草、老井及其近乎原始的工作条件,愈加令人震撼,耐人寻味。伟人毛泽东曾经预言:一万年后还将有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是一代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家创造的。而一代代工艺美术家又靠什么成长起来呢?汤友常七创基尼斯纪录的道路,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必须用民族的文化积淀铸就自己的筋骨,…  相似文献   
3.
徐白两门各领风骚江南人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赏竹、爱竹。以竹简传递信息始于唐;宋代又有长足的发展。历代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的风雅。到了明清,竹雕竹刻发展到一个高峰,朱松邻、封锡  相似文献   
4.
古旧竹木雕,一般指明清以来的竹木雕,至少是民国初期的东西吧。由于竹木质地难及玉和象牙,能保存几百年就很不容易了,因此难以收藏,收藏到精品更是难上加难了。为此,20多年来,我一直以收藏当代名家竹木雕为主,关注古旧竹木雕只是放到次要位置。不过,次要归次要,由于日久天长,也积下一二十件,把它们集了一橱,只见林林总总,或幽光四射,或苍老斑驳,别有一番韵味。笔筒来自京湘地我所集的数十个笔筒之中,有四分之一的古旧笔筒,她们大多来自北京和湖南的长沙。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两年半时间就读北京中央党校研究生班,周日常去琉璃场、潘家园淘古董…  相似文献   
5.
徐秉言,乃当代中国留青竹刻巨匠徐素白先生之二子,徐秉方先生之兄长。他不仅在家传的留青竹刻上卓有成就,以花鸟人物见长,而且在红木浅刻上独辟蹊径,别树一帜,获得骄人之成绩,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家之殊荣,在2000年11月国家轻工局、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国家大师级精品展上获银奖。我久慕他的德  相似文献   
6.
新春伊始,常州“徐氏刻竹世家”,在前几年出版《徐素白竹刻集》、《徐秉方竹刻集》、竹刻留青第一家》之后,又推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竹刻人传记———《徐秉方刻竹人生》。此书作者为高进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万字,配有精美资料图片百余幅,装帧典雅,用纸考究,印刷上乘,她一经问世,便受到全国工艺美术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徐氏刻竹世家这四本专著的陆续出版,形成了留青竹刻的艺术展示、研究以及刻竹人成长经历的一个大系列,这无疑是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竹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竹刻家用刀塑造传世神品,生活用不凡…  相似文献   
7.
文人喜砚,用之、藏之、品之,愈品愈有味道。味道在于陶情,在于增知,在于会友。其味之浓,恰似砚池中愈研愈浓之墨,又似刚刚沏上一杯浓浓的乌龙茶。  相似文献   
8.
坡石于蛇年新春感言:“刚刚逝去的龙年可谓吉星高照,在中国文联、文化部、《人民画报》社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中我的一件作品获铜奖,得世界华人艺术家之称号,与该展的国内优秀作者人中国美术馆参加作品联展,反映颇佳。接着,去年我的新作《千岩万壑图卷》参加国家轻工业局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又获象牙浅刻的唯一金奖。”说到这里,坡石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不仅受到强烈的感染,心灵也随之受到震撼。  相似文献   
9.
古老的扬州玉雕,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由汉唐至明清,一直是全国玉器的著名产地,到了清代,扬州玉雕诸品皆备,艺术水准精进,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繁而不乱、厚中见薄、秀丽典雅、玲珑精细、北雄南秀兼融的艺术风格。 立足于扬州玉雕这块沃土之  相似文献   
10.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竹子历来是被人们垂青的。人们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爱竹,赏竹。用竹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始于春秋;刻竹作为装饰,始于唐;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子的风流高雅;板桥老人的竹画、竹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