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长期以来,小珠山三期和双砣子一期文化究竟是同一文化还是不同文化,双砣子一期是否进入青铜时代,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以往的发掘资料进行重新认识和新的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笔者认为,小珠山三期和双砣子一期应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阶段,应为铜石并用时期,双砣子一期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据不足。小珠山三期和双砣子一期应为受山东龙山文化强烈影响的辽南土著文化,不应划入山东龙山文化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家村遗址2011年度的系统浮选发现了粟、黍、水稻、小麦和大量的非农作物的种子;非农作物种子中以藜属最多,其次为黍亚科与酸模属。浮选结果表明,虽然小珠山三期、小珠山五期均为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但二者经历了此消彼长的过程;自小珠山五期始,水稻、小麦开始进入先民的食谱,此次的发现为研究二者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材料;野大豆的驯化也已经开始,相比关中、中原地区,该地区的驯化过程起步较晚。除了主要农作物外,藜属、酸模属等非农作物在先民食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为蔬菜。  相似文献   
3.
营城子汉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大型汉墓群。营城子汉墓出土了一批玻璃耳珰,为探讨其成型工艺及来源,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初步认为是模铸成型,并经过打磨。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分属铅钡硅酸盐和钾硅酸盐玻璃系统,一件由Cu2+着色,其余主要由Co2+着色。其为我国自制,所用钴料来源相同,钴料的锰钴比特征与国产钴土矿的类似。并对营城子汉墓出土玻璃耳珰造型与化学成分体系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玻璃耳珰制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古代玻璃耳珰制作与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翠敏  张志成 《北方文物》2011,(3):8-12,113,115
2010年5月,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瓦房店市博物馆对西礓坡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5座,其中砖室墓1座、石板墓4座,周围有多座石板墓已被完全破坏。墓葬随葬品较少,以陶器为主,有白陶瓮、陶房、陶鼎、釜、罐、盆、耳杯,以及玻璃耳珰等。此外有的墓葬还发现有动物骨骼。年代在东汉末至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5.
大嘴子第三期文化聚落遗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嘴子》考古报告的基础上,对大嘴子第三期文化的聚落遗址进行了综合研究,对诸如聚落形态、陶器变化、文化去向、社会性质以及族属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