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全面探讨了殷墟甲骨兼语句的句型问题。根据语句中兼语之后句子成分的不同,同时也根据兼语在语句中位置的不同(前置或后置),把甲骨兼语句分成8种句式。每种句式内又根据句子成分隐现的差异,分成不同的句型(共有112种句型)。章指出了现代常见的兼语句句型对使令动词为“呼”的兼语句和使令动词为“令”的兼语句的区别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前辞中“贞”的意义,大陆学者大都训为“卜问、问”。但饶宗颐认为,有些“贞”应训为“卜问”,而有些“贞”应训为“当值”或“正”或“定”;舒莱认为正确的解释应是“人们为了探求应该遵循的正确道路而测验”;倪德卫认为应解释为“正式认定占卜结果的正确性”;拉夫布莱认为可译为“主礼占仪”;高岛谦一认为应训为“正”,意思是“正命辞”。为解决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首先考察了《易经》中“贞”的全部用例,认为都应译为“卜问”.并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卜辞前辞中的“贞”.认为它跟《易经》中的“贞”一样,也应训为“卜问”。  相似文献   
3.
卜辞中的“”为由字说张玉金卜辞有"'字,唐兰先生释为"由"认为即字①,于省吾先生也把此字释为"由"②,饶宗颐则释为"古".③晁福林释为④甲骨文中有"古"字,写作字从“口"从“母"。“母"就是盾牌,"古"是"固"的初文,盾牌的特点是坚固,因之,古人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句法功能问题。认为“厥”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偶尔作兼语;“其”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之”主要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兼语。“厥”和“其”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两者是同义的新词和旧词的关系;“之”跟“厥/其”在句法功能方面则有分工。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周汉语中代词"厥"的性质问题尚有争议.本文评述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五种主要看法,运用现代语法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了所有有关的语料,得出了如下结论"厥"主要是第三人称代词,它有本用,也有活用;有些"厥"已由第三人称代词转化为远指代词.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代的远指代词主要有"彼(匪)"、"伊"、"夫"、"其"、"之"等。本文研究了这些代词的性质、语法功能、语法作用等问题,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把一百多年来的甲骨语法研究史分为四个阶段,从研究成果、学术背景、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人员、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二十世纪的甲骨语法学研究做了回顾,并对新世纪的甲骨语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说卜辞中的“骨凡有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卜辞中的“骨凡有疾”@张玉金...  相似文献   
9.
德方鼎铭文中最难懂的一句话是“自蒿”,对此,郭沫若、马承源、白川静、唐兰四家都做过解释。本文认为,以往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该句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全篇铭文做了今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问题,认为其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一些代词的新陈代谢和“我”在称数方面的变化;其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在殷商、西周早中期是殷方言,在西周晚期、春秋时代主要是宗周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