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莲文化在苏南旅游中的地位及纪念品开发为主题,从苏南文化的一个角度出发,剖析莲文化对苏南文化的影响,并就莲文化对苏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林 《贵阳文史》2008,(6):88-90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公元前828—782年)的一件重器,金文的经典名作。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器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器形为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书画装裱,源于我国。古代称为裱褙、装背、装潢等。其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书画艺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唐、宋、明时期装裱艺术发展概况我国书画装裱艺术的诞生年代,由于历史上并无确切的文字记载,至今难以界定。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最上部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1]。丝绳在现今装裱行里称之为“绳带”,穿到天杆的铜钮内,便于悬挂。这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这种悬挂观赏字画的最初动机,也可窥出装裱的原始雏形,反映了我国装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有“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句,可以看出,晋代以前的装裱工艺还不成熟。到了唐代,社会发展,绘画兴盛,唐太宗指定大臣监领装裱。据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记载,唐大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曾亲自为晋代顾恺之所作《清夜游西园图》作褙。由于帝王及士大夫所推崇,装裱艺术得以发展。在装裱形式上,虽然汉代就有了悬挂式雏形,终因各种因素所限,未能发展,书画形式多为卷子。从唐代遗存的画卷作品,如韩 《五牛图》、孙位《高逸图》来看,唐代较成熟的装裱形式是卷轴。在装裱理论方面,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里专篇论述了装裱,详...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2月1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首届(2009)中国旅游安全高峰论坛在华侨大学举行。此次大会邀请了国家旅游局、福建省旅游局、中国保监会、中国旅游协会等主管机构的领导出席,并邀请到众多旅游产业界的代表和国内旅游安全领域的知名学者。揭牌仪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向敏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林  陈才 《人文地理》2005,20(2):17-20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今后二十年内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启动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实证研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于研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知识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人文地理》2007,22(1):92-96
为了能动响应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动态市场中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区域内部知识生产、知识交换和知识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区域必须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系统,区域知识管理目标应该是如何设计出一个适应系统,强化私人主体和公共机构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价值实现能力,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私人创造知识的积极性和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私人的创造知识的积极性和公共知识流通与分配方面。区域知识管理必须遵循人本主义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原则、区域性原则和制度学习原则,并相应采用多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方古称吐蕃、西蕃和乌思藏,和内地自古就有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从十三世纪起,西藏地方已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到了十七世纪,清朝政府在西藏地方"画疆置吏,有如内地","统之以重臣,监之以分司",进一步巩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亲密关系。我们现在只谈谈几件有关清代驻藏大臣的文物。清朝未入关前,太宗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已向清朝政府朝贡。顺治二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建都北京后不久,西藏地方僧俗官员仍然沿袭明朝的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雍正初年,由于藏臣不和,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清朝政府决定派遣大臣进藏,直接监督西藏地方政府,乃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正月,派遣副都统玛腊和大学士僧格赴藏,这是清政府派大臣驻  相似文献   
8.
张林 《山茶》2010,(5):14-15
华夏曾获得过《国家地理》的最佳印刷奖.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讲确实不错.在同类杂志中算是数一数二的.摸着看着都舒服一一虽然反光的问题还是比较讨厌。三月的专题《黄梅天下禅》用了与众不同的纸张,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9.
张林 《丝绸之路》2009,(16):89-90
水彩画作为外来画种,一方面深受其自身发展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和审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乡土建筑在今天已经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作为一种遗产类型,它们直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才大批量列入普查对象。浙江、山西登记的“民居建筑”超过1万处,湖南登记“民族建筑或建筑群”600余处,贵州登记“民族村寨”226处,云南登记“民族村寨”32处千余户。这些乡土遗产的时代跨度,集中于明清到民国时期,民族村寨则可以晚到1960年代末。由于纳入文物范畴较晚,其保护与利用皆无章可循。以往单一的以旅游开发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水平的做法,因为对资源消耗过大、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广受诟病——经济的提升以乡土遗产的美学价值不断消失为代价。一些村寨则出现了“空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