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遗产话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发现,目前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更多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转向的背景,本文提出,遗产旅游的研究应围绕“什么是遗产”“谁的遗产”“怎样阐释”3个核心问题展开,并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是影响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直接影响旅游地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地方依恋、遗产价值认知与他们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社区居民认为景区开发企业应对股东、游客、员工、遗产和政府承担责任,特别是要对周边环境与社区居民负责;②地方依恋感和遗产价值认知较强的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更高的预期;③地方依恋通过加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深化其对景区开发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感知。  相似文献   
3.
基于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的旅游审美研究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枝  邓曾 《旅游科学》2010,24(4):66-76
旅游活动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旅游者旅游审美偏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西方学界强调以照片为基础的景观偏好(landscape preference)研究,中国学界重视经验性思考,但至今未有共识性结论。数码相机的普及使通过考察大众游客的摄影动机与行为来研究其审美行为成为可能。本文以游客受雇拍摄法(VEP)为基础,提出了"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通过探测九寨沟、张家界、嵩山3个知名旅游地大众旅游者摄影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检验了以往以照片为基础的景观偏好影响因素部分结论,探索了"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在研究旅游审美方面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手机数据可靠性分析的旅游城市功能空间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莹  张朝枝  金钰涵 《人文地理》2018,33(3):137-144
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大数据”受到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本文关注手机移动数据的旅游研究价值,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慈利县为例,首先分析了通信公司漫游用户数、基站网流量和话务量代表实际游客量的可靠性程度,然后探讨了漫游用户数波动对大尺度行政区的功能空间反映,最后挖掘了网流量波动对小尺度基站区的功能空间识别。结果显示,漫游用户数仅在旅游区对实际游客量具有可靠性,基站网流量比话务量的可靠性更强;漫游用户数在旅游区的波动幅度更大;基站网流量的空间因子分析识别出日常居住区、重点旅游区等功能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识,不少开发者也因此对文化旅游地开发付诸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地都能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研究发现,大众游客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层元素,他们希望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包装与充分展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经过充分解说与合理展示、让文化不断“活化”、能够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才能发挥“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是内涵和外延不同的两个专有名词和各有评价标准的两种遗产类型,共同点只在于,它们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宣布、在国际层面上加以保护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作为热门词汇,比较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一种统一的世界级的遗产;所以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宜谨慎使用"世界遗产"汉译词通称World Heritage和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两种遗产类型。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武陵源旅游的网络进行构建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武陵源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具备创新特征的网络,而这种具备创新特征的网络的形成对于武陵源旅游的集群化发展和保持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促进目的地旅游网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原真性是遗产地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在遗产地的开发和遗产旅游中常见的是被加工的“伪真实”。本文基于旅游符号学的视角,通过对周庄、乌镇的案例研究发现,这种“伪真实”事实上是被建构的符号化的真实,旅游地开发者和媒体是这种符号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而大众游客是符号的拥护者,并通过口碑效应对其进行推广,这种利益主体的互动使得遗产地的发展依赖于符号化的“伪真实”,从而强化了遗产地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是国外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遗产与遗产旅游的起源、发展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就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对我国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