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器刻符已被查知至少有21个,刻于12件玉器之上。其中除了一些在同一器上连续有规律地出现而具有装饰意味之外,更多的则是单个的符号。这些单个符号重复率最高而又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所谓“立鸟”刻符及其与之相关的刻符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冀东解放区各专署县流通券考述张弛解放战争初期,冀东地区为弥补晋察冀边区银行冀热辽分行发行的带"冀热辽"字边币(以下简称边币)筹码不足,更有力地开展币驱伪打顽"①货币斗争,经冀热辽区行署(后改为冀东行署)批准,由部分专署、县印制发行了多种临时性地方流通券(以下统称冀东流通券)。由于这些流通券发行时间短暂,流通区域有限,再加上文献资料缺乏,实物遗存稀少,放长期以来,对冀东流通券约印制、发行和回收情况,一直鲜为人知。至今只有《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和《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二书收录冀东流通券四种,而且,除根据票券标明的券名及印制年代外,无任何文字记述。本文根据有关零星档案资料,结合已发现的流通券实物,试对冀东流通券的若干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冀东流通券发行背景和原因冀东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承德、平泉、山海关、秦皇岛、开滦、天津、北平各大商埠及重要城镇之间,是华北与东北连接的走廊地带,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占有极为重要位置。冀东地区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归冀热辽区行署所辖,1946年4月15日后改为冀东行署,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冀热辽区行署下分五个专署即:十四专署、十五专署、十六专暑  相似文献   
3.
张弛 《江汉考古》2019,(1):62-70
大汶口M10、东山村M91和八里岗合葬墓M13、M14四个案例都有以棺椁分隔的不同葬仪空间。不同的空间随葬了分别象征"饮"和"食"的器具乃至猪骨,其中的饮具在位置上更为靠近墓主。饮具都是成对的,有的饮具显然是明器,象征意义十分明显。饮具大都成套,包括了盛酒器罐和壶、温酒器鼎和鬹、注酒器盉与鬹以及饮酒器具杯子,各类器具大都有盖,更说明饮用的方式为热饮。每个案例中都有不同形制的罐和壶,甚至还有不同样式的杯子共存,或许还说明当时有多种酒类或不同产源的酒类,不同的酒类也许还有不同的喝法。  相似文献   
4.
史前文化     
1999年广富林遗址和2005年钱山漾遗址的重新发掘是近年来浙沪地区重大的史前考古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和研究视角。本刊此次集中刊发的由发掘和研究者撰写的相关研究文章,对这两个遗址的有关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一文认为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的年代处于良渚文化结束阶段,相当于山东龙山文化中期偏晚阶段,以往研究者很少注意到良渚文化这个阶段的遗存。《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和《广富林文化初论》两文都认为广富林遗址晚于良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张弛 《古今谈》2007,(4):14-17
纵观中国古代教育的人文传统,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育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大渊源,那便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教育。儒家尚人为,道家尚自然;儒家尚理性,道家尚直觉;儒家尚实用,道家尚思辨;儒家尚启发,道家尚辩证……这些明显的差异,恰恰构成了互补的条件,使这两大教育流派的人文传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两条并行的文化巨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缓缓地流淌在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滋润着两岸的生灵。  相似文献   
6.
三江墓群位于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三江村四组,包含有石家河文化遗存,战国、西晋、六朝、唐、宋、明、清时期墓葬。2021年为配合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昌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发掘。本简报主要报道发掘发现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包括窑、灶、灰坑、墓葬等遗迹和陶器、石器等遗物。这批材料为研究该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分布与特征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1990年严文明在《喜读淅川下王岗》一文中辨认出了仰韶文化地面式粮仓类建筑遗存。本文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论证汉水中游地区从仰韶文化早期晚段经仰韶区文化中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一直都有地面式圆形粮仓类建筑的存在,得出了这类建筑一直都是这些时期居住单元的附属建筑的结论。最后指出汉水中游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类建筑存在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之间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较普遍而且较复杂的货币流通现象。分别产生于农耕文化区内的布币与游牧文化区内的刀币,为何出现并行流通现象呢?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产生于何时、何地?刀布币并行流通对我国先秦金属铸币的演变、发展以及对有关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又起过何种作用呢?豆.刀布币最早出现并行流通的时间王话挂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根据近代刀布币同在原燕国境内出土的记录以及燕国在战国时期除主要铸行刀币之外,在战国晚期也铸行过布币的史实,提出了“燕赵二地…  相似文献   
9.
张弛  朱竑 《历史地理研究》2019,39(2):145-148
“阿奢理贰伽蓝”的地理方位一直是西域史地关注的热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史料均有相关记载,称为“阿奢理贰”和“阿奢理儿”,即汉语“奇特”之意。根据新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并结合史料记载与交通线路考证可知,玄奘西行“跋禄迦”路线为“盐关道”,与现今307省道库车—拜城段基本重合,“阿奢理贰伽蓝”当为克孜尔尕哈石窟与博其罕那佛寺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张弛 《考古与文物》2022,(2):102-118
窑洞最初出现于半坡四期的关中、陇东、陇中和晋中地区,是因应仰韶中期社会、文化和资源衰退时的替代性简陋居住形式。在此后的泉护二期成为黄土高原上聚落的主体建筑形式,并逐渐向陕北、河套、晋南、豫西和甘青地区扩展,到龙山文化时期彻底占据了整个黄土高原。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窑洞聚落在山脊上修建石砌围墙,在山顶建造夯土和石砌院落,以适应社会关系的紧张和社会内部的分化,丰富和完善了以窑洞这种简陋的建筑为主体的聚落形式。窑洞以其节省木材、适合黄土高原腹地原梁峁地貌的优势,开拓了较仰韶早中期半地穴式建筑形态更为广阔的聚落分布空间,发展出新的聚落样式,影响了之后该地区几千年的居住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