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耶律楚材几篇诗文的内容和背景,可以证明,《湛然居士文集》收录了耶律楚材1236年以后的作品,学术界公认的“公元一二三六年以后耶律楚材的诗文今已不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僧人自觉运用赋这一中国传统文学体裁,创作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赋作,其中颇有文学价值和佛学价值兼具的杰出作品。但这类作品以往很少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考察范围。本文以宋代延寿、元照、惠洪、宝昙等著名僧人创作的赋为例,对其文学和思想特征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