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2016年底,部分墓葬被盗,后追缴文物400余件(组),包括鼎、簋、壶等青铜重器,表明此地应是春秋时期的一处高等级墓地。2017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刘家洼东Ⅰ区、东Ⅱ区与西区(鲁家河)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2.
3.
为合理编制《辽中京遗址保护规划》,规划课题组对辽中京的历史沿革和遗址遗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评估。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分析方法,对采集自内蒙古宁城县辽中京遗址的细白瓷进行了主量元素测定。所测数据与定窑、龙泉务窑细白瓷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统计显示所采细白瓷中67%落在定窑五代至北宋产品主成分区域内,说明遗址内细白瓷主要为辽代遗存,多产自北宋的定窑,充分反映了宋辽之间的密切交流。结合科技分析结果,推断城址内部分夯土遗存可以早至辽代晚期或金初。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辽中京遗址的辽代遗存,为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清仙人台墓地出土青铜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要材质类别。春秋早期至中期之初,仙人台M3、M2及M6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汉淮地区一致;中期中段,仙人台M4青铜器开始应用来自长江中游的新的铅料,仍与中原各地基本同步。仙人台春秋诸墓见证了春秋青铜器的第一次铅料演替过程,并可确定新铅料的广泛应用始于仙人台M4阶段,对研究先秦金属流通模式及东周青铜器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謇的经济思想诞生于近代中国深受外国侵略,同时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之时,他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创立了"实业救国"等一些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和实践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器年代相续,背景明确,其中有铭青铜容器来自曾、楚、唐等国,多具有高锡、低铅的合金配比,反映锡物料的充裕。来自南岭山地的锡料大量输入江汉平原,推动南土各国高锡青铜容器的短暂流行。M191楚王媵渔芈簠泥芯中掺入较多植物质材料,明显受到江淮地区制范技术的影响。部分青铜容器具有淮夷文化因素,并利用皖江地区铅料。上述特征反映了春秋中期江汉地区各国铸铜技术与资源对内互通、对外交流的新格局,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风格演变,认识楚文化对汉淮诸国文化的继承与整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辽宁本溪等地区出土东周青铜器进行了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在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纪,本溪梁家M1多钮镜等器物与沈阳郑家洼子M6512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及铅锡砷青铜材质,铅同位素比值指示这些青铜物料与春秋早期的辽西山地存在关联。公元前三世纪,刘家哨和上堡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使用的两类铅料分别与燕及三晋青铜器对应。自商周至战国早期,辽西山地一直是金属资源的缓冲地,汇聚中原和大井提供的不同类青铜物料,并在特定时段影响辽东及朝鲜半岛。战国中晚期以后,金属物料的流通枢纽逐渐东移,促进了辽东山地的社会发展,并推动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东北亚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八号坑出土9件石磬残块,经拼对确认所有残块均来自同一件大型石磬。该石磬材质为致密砂板岩,整体形态接近半圆形,拼合后总长101、宽53.5厘米。石磬厚度均匀,两侧表面均打磨平整,边缘可见琢制修整痕迹,具有明显的鼓股区分,且鼓上缘和股上缘略经打磨。石磬残块分布于八号坑东西两端,整体破裂痕迹分布较为均匀,初步推测可能是在入坑前就因整体水平重摔而破碎。此件石磬在编制方式上为特磬制,是金沙遗址所见双悬编磬制在成都平原本地的源头,同时也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石磬及大型礼乐器,反映了晚商时期中原系礼乐制度向周边地区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襄阳余岗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进行金相分析与成分测定。这批青铜容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进入春秋晚期,含锡量升高,低锡容器消失,合金配比趋于稳定。大部分器物为铸造成型,有三件枳经过热锻加工,这类枳是目前所见较早的锻制青铜容器,在青铜器的工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天宇  张吉  黄凤春  陈建立 《江汉考古》2020,(2):110-115,123
叶家山M111出土的铁援铜戈,据形制及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是继藁城台西、平谷刘家河之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商代铁质器物,也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质器物。该戈的铁援部分为陨铁材质,使用了当时相当珍贵的金属材料;铁刃锻制后嵌于范内,再以青铜铸出援部。商代铁援铜戈出于叶家山西周曾侯墓中,很可能与周初的"分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