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在北周武帝孝陵 发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北周武帝孝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墓葬多次被盗,又多次进水,导致墓内的文物发生严重扰乱和腐蚀,尤其是墓内发现的大量易碎、细小及糟朽的有机质文物,使现场清理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地层中的所有考古信息,首次大规模、针对性地对孝陵五号天井东、西龛,四号天井东龛,甬道及墓室的文物采取了整体分割打包,运回实验室进行微型发掘的方法。通过对现场提取的74个石膏包的微型发掘和清理,获得了在现场无法发现的重要文物和遗迹,共清出文物2330件。尤其是直径不足1mm的无色琉璃珠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更是将微型发掘的优势凸显到了极点。它不仅弥补了现场发掘的不足,更是利用先进仪器,将考古发掘、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完美地进行了融合。实践证明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是考古现场发掘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M98号唐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唐代玉佩饰一组。因条件所限,现场清理困难,为此在现场采用了石膏包封护提取法,将其转运回实验室进行微型发掘。根据组玉佩的保存状况,结合以往微型发掘的相关经验,对其进行逐层清理。通过和考古学者讨论,查阅有关唐代组玉佩方面的资料,圆满完成了组玉佩的复原工作。同时对组玉佩各个组件材质进行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科学分析,确定组玉佩金属挂钩为鎏金青铜质地;玉佩为透闪石质软玉;料珠为铅玻璃。但由于风化严重,淡绿色的玻璃表面被碳酸铅完全覆盖,目前整体呈白色;两端的坠为方解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对一批明清时期彩绘贴金佛像的保护修复及制作工艺研究的工作,旨在提倡一种前期调查—制定方案—实施保护,并在保护中对修复对象所蕴含的各种考古、历史信息的发掘和揭示的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邵安定  张勇剑  夏寅  段毅  杨军昌 《文博》2009,(6):468-472
2007年6—7月,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北里王村村东的上洛县主墓中,出土了一批色彩鲜艳的彩绘木俑。因该墓葬曾遭受早期盗扰,出土时木俑较为凌乱摆放在墓室前厅,原来的摆放位置已被扰乱。出土的彩绘木俑均有不同程度的腐朽,其中部分彩绘木俑保存较完整,部分有残缺;整体彩绘保存相对完整,局部有脱落现象。由于长期遭受墓葬环境的影响,所有的彩绘木俑出土时都处于亚饱水状态,而且机械强度较低,没有彩绘或彩绘脱落部位的木胎外观变黄、变脆。这批木俑的木俑颜色鲜艳、姿态各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明代民间的宗教信仰,以及葬丧习俗也颇有裨益。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采用自然脱水法使其脱水定形。使用3%PrimalAC33的水溶液对其彩绘层进行加固保护。同时,在保护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显微观察以及一些科学分析手段,对这批木俑的制作方法、装饰材料及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显微观察、荧光拍照、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87北魏造像碑、#99隋代佛头、#54宋代残破佛头和2件泥塑佛像残块表面彩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和隋代造像红色为朱砂,绿色为石绿,白色为方解石;隋代造像面部肉色为硫酸铅和朱砂的混合物,眼黑为炭黑;宋代造像表面红色为铁红,白色为方解石;泥塑残块#1表面蓝色为石青和石绿的混合物,#2表面为朱砂,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唐代中期。白灰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具有亮白色荧光反应,与碳酸钙粉末混合有机胶制成白灰层的荧光反应一致,判断古代样品白灰层中可能存在有机胶结质。在元素分析过程中,铅(Pb)一直存在,而在物相分析中并没有发现Pb的化合物。同样问题在早期关中出土墓葬壁画分析中同样存在,是否与彩绘工艺本身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具有重要的考古学和历史学价值。为了提高考古发掘的质量,使出土器物得到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工作者进入发掘工地,配合考古发掘人员对M19、M26、M27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现场保护。第一时间有效地保护好文物并尽可能揭示更多的考  相似文献   
7.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髹漆工艺的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8.
虫坪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丹州镇虫坪塬村,2014年5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发掘清理墓葬21座、车马坑1座及灰坑3座、灰沟2条,出土包括铜、陶、玉石及骨等质地文物110余件(组)。根据遗物初步判断,遗址内居址和墓地的年代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春秋早期,其文化面貌同黄河东岸的晋文化相近。本次发掘,为认识该区域两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甘肃泾川大云寺出土佛造像的保护修复进行简单阐述,强调了在修复工作开展之前进行保存现状调查的必要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佛造像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表面彩绘颜料的种类进行了分析,为保护修复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提出,要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适宜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