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力华  刘显峰 《神州》2011,(1):16-16
东北大豆,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大豆素以粒较大、近圆形、脐色淡、皮金黄、有光泽的优良品质而驰名中外。1999年黑龙江省大豆却普遍出现了籽粒小、扁圆形、脐色深、皮色青、色泽暗的外观,群众称之谓“青豆”现象。据调查,建三江地区200多万亩大豆“青豆”发生面积为44.8%,“青豆”严重程度达21.6%。遍布黑龙江省垦区,近700万亩大豆的“青豆”面积为50%—60%,严重程度30%—40%。“青豆”每公斤销价0.8—1.4元不等,是国家收购价的46.5%—81.4%。仅质量一项,效益下降18.6%—53.5%。因此,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必须关注“青豆”现象。本文目的就是查找原因,研讨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最早发现的陶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的诞生是受缶的启发或源于缶皿之器。自原始社会土鼓产生以来,鼓就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的一种器具。从目前所发现最早期的鼓的情况来看,以泥土制作并加以烧制的陶鼓是最为原始的鼓的形体代表。甘肃境内发掘到的陶鼓,分别是仰韶文化、常山文化、以及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类型的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时代最早的一类陶鼓鼓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