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碧村典型遗存的分析,对其文化性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碧村遗址龙山时代晚期遗存属于晋陕蒙交汇地区新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别于忻定盆地的游邀文化及太原盆地的杏花文化。同时,在考察晋陕蒙交汇地区石城分布及规模的基础上,对碧村遗址在北方石城文化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吕彦斌  张光辉 《文博》2012,(1):85-88
土遗址是古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一直是文物保护设计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新疆高昌故城内小佛寺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设计及施工前后效果的对比为背景,阐述了悬梁法在土遗址加固保护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悬梁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供文物保护工作者以后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为配合晋城至阳城一级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泽州和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现仰韶、二里头、两周等多个时段的文化遗存。这是晋城市首次科学发掘的先秦时期居址,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晋东南地区这些阶段文化面貌的认识。首先,和村仰韶时代中期遗存,进一步明确了晋东南庙底沟文化早期的具体文化内涵。其次,和村夏时期遗存的揭露,初步展示了沁河上游地区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面貌,也为进一步辨识这一时期山西漳河流域和沁河流域的文化类型奠定了基础。此外,和村周代遗存弥补了晋东南两周考古居址材料的空白,特别是无足根袋足鬲大量出现,与有足根联裆鬲并存的情况,展现了晋东南两周之际居址材料中别具一格的一面,这也为探讨其与中原文化关系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4.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北侧,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大型石城聚落。2015~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理清了该台地的整体布局及其聚落的阶段性变化。其中小玉梁台地西北部遗存以半地穴式白灰面房址和石砌遗迹为主,相对丰富的地层堆积和遗物标本,为进一步了解小玉梁台地龙山时期的聚落变迁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辫帅”张勋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他一手策划了共和时代的“复辟”丑剧。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也曾有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豪举。鲜为人知的,他还是一个铁杆戏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泽州和村遗址出土的三例春秋时期人骨进行的包括性别与年龄、骨骼病理观察和身体发育等体质人类学初步研究可知,三例个体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大体处于成年期。M1个体存在龋齿、脊柱的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骑马人小平面"病理改变,M1和H26∶1还存在足骨跪踞面。另外,和村遗址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64.58厘米。这为了解春秋时期山西高原古人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张光辉 《神州》2012,(19):305-305
自学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8.
张光辉 《史学月刊》2007,(10):130-133
《王恭毅公驳稿》(简称《驳稿》)是明朝人王槩任大理寺卿时复核重要案件的判词原稿汇编,也是明代重要的司法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9.
张光辉  赫志刚 《文物》2022,(1):35-42
官地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官地村东南800米处,地处紫荆山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北麓,西北距朔州市区27公里,北距马邑墓群33公里,东南距神武墓群2公里(图一)。2019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朔州市朔城区相关文物部门对此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