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见曶簋内底有铭文51字,铝文内容主要记述当时周王册命曶,并给予赏赐。其铝文对金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展览,使爱好中国古代文物的香港人大饱眼福。展品中的二号墓出土编钟。虽然不能跟一号墓出土的64件编钟相提并论,但它们的纹饰却有其独特的地方,直觉上使人感觉到跟楚文化那种丰富的想像力脱离不了关系。何况这套编钟是在简报正式发表以前,第一次作公开的陈列。国内考古学界能具有这份胸襟,的确是令人感到兴奋的。随县一、二号墓出土的镬鼎、(?)和带盖鼎,出土时都有一对鼎钩伴出,在过去的田野发掘中是鲜见的,传世品中似乎还没有见过同样的配搭。在《随县曾侯乙墓》图录第  相似文献   
3.
在商周时期,青铜容器多为多范合铸。有些由器盖和器身组成的器物,盖和器口沿采用V形子母卯合特殊设计,这种设计多见于卣形器。就笔者所知,这种器物不超过14件。它们虽然都是采用V形的扣合,但器口沿下的V形可分为下凹和上凸两种形态。现分类介绍如下。 (一)器口沿下V形下凹的 1.小子乍母己卣现藏英国伦敦史聘父子古玩公司(编号E5008GULX)。器盖及口沿下饰目雷纹,腹饰饕餮纹,圈足饰弦纹两道,圈足前后各有一未贯穿的十字镂孔。器外底有井字形阳纹。盖、器身有对铭"小子乍母己",5字。器身口沿下兽首顶上有V字形缺  相似文献   
4.
学者间对(弋卩)其卣三器之真伪问题每多聚讼。李棪斋先生《晚殷(弋卩)其卣三器考释》一文论之最详。而于三器之定名,李学勤及孙稚雏两先生均注意及六祀(弋卩)其卣之作器者为作册“”,故以为宜改称“隻子卣”,所论至为恰当。然一般学者已习惯(弋卩)其三卣之称谓。今后对三器之称名,不妨自我调整。 二祀及四祀(弋卩)其卣两器,除盖、器有“亚獏,父丁”对铭外,二祀卣外底另有铭文37字。四祀卣外底则有铭42字。铭文出现在器外底虽非绝无仅有,然确属鲜见。且两器亦经修补,故引起不少有关三器真伪之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