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2.
古书辨伪,确切说,是对现存的古代文史资料进行鉴定.因为所谓伪书,并非意味其没有使用价值,一部从古代传下来的文字材料能否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使用之前对之进行科学的鉴定.这鉴定包括成书时代、作者、地域及其他有关的问题,其中书的时代最为重要,故有人又称之为古书年代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地下出土的《孙子兵法》材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印证,探讨了该书的原始及流传情况。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诸书的产生与发展入手,论证我国战国时期曾存在过的,假托圣人、智者与人问答的著书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形成,实肇源于兵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秦汉简牍中的“稗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虎地秦简中的"稗官"指官啬夫的佐、史、士吏等职官,地位在令史以下,龙岗秦简中的"稗官"可能指乡啬夫或其属吏,汉简中的"都官之稗官"俸禄为一百六十石,大致与官啬夫、乡啬夫相当。且"稗官"之"稗"在秦汉皆含有"别"的义素,因"别"而产生"小"的意义,"稗官"的使用与秦汉简帛文献"从大数到小数"的称数法有关,这种称数法在汉代之后近于消失,是"稗官"一词不再使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有关祭祀用牲的记载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字形和写法①。因为涉及文字的考释和商代祭祀用牲制度,本文对此略加考辨和分析。一.关于牡豕据《花东·释文》,花东卜辞中表示雄性之豕的字共有A—D诸形。  相似文献   
6.
"六书"在先秦时期是应识字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六书"的社会意义在汉代已与先秦时期不同,"六书"中的一些基本条例的出现,可能早到甲骨文时代,运用出土的文字材料和传世的识字教科书有助于探讨西周至春秋期间的识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以来,海内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使政治、法律、历史、语言、文字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因这批珍贵材料的出土而得到新的进展。 我们今年初开始着手编纂《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编》,现主要工作已完成。在此期间,将简文进行整理,校勘,同时对从前一些可商量的注释一陈己见。现将初稿择其要发表,以就正于广大学者。 简文释文及注,现有文物出版社的线装本及平装本,二注应为一家言,唯平装本晚出,更详审一些。间有异议者,亦足参校。本文中的简文以线装本之影印件为准。 1·1·63 □寇刚 “寇”上一字线装本释“(耒昔)”,不确,今从平装本阙疑。 1·2·53 妪终 “妪”,线装本未识。 2·1·13 故后有间令下者 线装本云:“间,空隙……间令,是补充法律的诏令。” 平装本云:“间,读为干,《淮南子·说林》注‘乱也’”。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术界瞩目的宾组大字骨版刻辞,本首次指出,它们多数是占卜祭祷仪式上的用物而不是在这些骨版上进行占卜的记录。这意味着我们对殷墟甲骨刻辞取得了一种新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对某些刻辞材料的使用方法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发现的战国文字材料及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重新审视《说文》作为分析字形结构的字头。这是许慎根据他所见到的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秦文字以及秦汉篆隶等文字材料构建的一个终极性的字形体系,而不是小篆,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许慎的文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徐宝贵先生所著<石鼓文整理研究>2008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书的出版,是徐宝贵先生所承担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也是他二十多年来在石鼓文研究领域内艰苦探索的总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