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庞小霞  高江涛 《考古》2012,(9):45-52
封顶壶形盉是指顶部封闭、顶盖上前部有管状流、后部有口、束颈、鼓腹、平底、单鋬,整体呈壶形的陶器或青铜器。因流根部多见对称乳钉或泥质圆饼,加上较长的流,好似象鼻,又称"象鼻盉"或"兽首盉"。先秦时期的陶盉和青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考古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科学规范管理档案已迫在眉睫.接着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合保管、整理档案的工作实践,文章重点就专门考古档案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聚落考古资料对二里头文化不同时期东方地域内人文地理分布格局的演变做了概述,分析了造成这种格局的背景和深层原因,尤其对于二里头城址的设置和废弃做了深入剖析。二里头文化东方空间内涵的不断转变,正是二里头和东方族群复杂关系的折射,进一步厘清了东方地区在二里头国家形成、鼎盛、灭亡的不同时段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江涛  庞小霞 《南方文物》2009,(4):92-92,93-96
1973年,在山东兖州西李宫村发现一批铜器,见有铜卣、铜爵、铜觚和铜刀各一件,其中铜卣盖内与腹底铸有铭文“蜀册父癸”,铜爵腹内铸有铭文“移父癸”。铜卣与铜爵铭文第一个字基本相同,应为同一个字,一般认为是“索”,材料公布者认为器主是《左传》定公四年载周初封鲁所赐殷民六族之一的索氏。本文在重新考释该字的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砦期遗存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砦期遗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新砦遗址、花地嘴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提出将新砦期遗存独立为一个新的文化——新砦文化。新砦文化的分布范围仍属于广义的豫西地区,其中分布区可暂分伊洛下游区(含郑州市区)和颍汝区两个小区;文化类型上可分为新砦类型和花地嘴类型。新砦文化的性质属于夏文化,夏文化包括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  相似文献   
6.
先秦“邢”地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小霞 《文物春秋》2003,(5):1-5,71
先秦时的邢、邢国、邗丘、邢都在文献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曾有学者将祖乙邢都及西周邢国与温县邢丘故城联系起来,但祖乙所迁之邢及西周邢国始封地应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而不在河南省温县邢丘。邢丘故城是一座至迟春秋中期就存在的古城,并非巫臣始建  相似文献   
7.
考古档案属于重要的信息资源。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考古档案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只藏不用""重藏轻用"的状态。文章认为考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其必要性,分析了国内考古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开发利用档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探讨了多种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并对考古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宫城是中国古代城址和中心聚落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然而宫城的出现并非与城址的出现同步,当史前城址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时才出现了宫城.偃师商城宫城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城,二里头宫城的发现将宫城出现的时间一下提前了几百年①.但是二里头成熟的宫城形态有理由使我们相信早于二里头文化阶段已有了宫城的雏形.近年蓬勃发展的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和一些重大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为宫城的形成问题提供了线索.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就中国早期宫城的起源、形成及相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些学者提出的邢国先始封邢丘,后又迁封邢台的说法有诸多疑点,青铜器铭文、文献、考古材料均不能支持这种观点。周初的邢国只有一次分封,其分封地就在今邢台,与河南的邢丘无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