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玉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玉佩自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其性质和组构样式的判断皆不甚明了。近年南京仙鹤观东晋玉佩的完整发现,为研究其结构与性质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各地玉佩的发现情况及历史文献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玉佩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并试对玉佩构件进行了初步的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2.
秦汉之际的传世文献中“贝带”一词多与装饰器物相连,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对胡式带具的称谓。但经过考古研究后发现、贝饰应该是战国、秦汉之际中原盛行的一类装饰方法,而“贝带”即是以胡式带为原型,以中原流行的饰物来装饰的腰带。  相似文献   
3.
在商周青铜器中弓形器是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为其定名、究其用途,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田野考古、传世文献和历史学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以前学者所考证的成果,认为弓形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辅弓用的工具,即所谓的弼.  相似文献   
4.
"双树楼台迥诸天,洞壑幽松烟旙影乱。"宋代才子龚明之,在为家乡昆山所撰写的散文集《昆山杂咏》里描述,在县城的南境有一座被松竹郁郁参盖的山丘——赵灵山。山丘的南坡上建有"赵灵僧舍",想必那时应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幽静寺院。按寺僧们的口口相传,庙宇始建于唐大中十年(587年)兴佛的时代里。而后历明、清两代规模营建,寺名也终改为"赵灵兴福寺",此时遍山种植修竹、松柏,寺宇之中不仅有大悲殿、古  相似文献   
5.
为判断江阴高城墩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器的地质成因和产地,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等无损分析技术对出土玉器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学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46件玉器中67.4%的样品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玉料的质量较好,可能来自同一种成矿类型的矿床。研究表明无损伤分析技术是古代玉器研究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为探索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的玉料来源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江苏省江阴市一座明墓内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一件粘连纸质文书。通过分析病害状况,采用蒸汽蒸、滴加揭展剂并结合物理方法,顺利揭展该纸质文物。对文物本体的形貌、帘纹、物理性能、pH值、造纸纤维原料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后期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在1997年少卿山遗址灰坑(M9)出土品当中,于破碎玉璧残片上发现两枚刻符,其中一枚杆状立鸟形刻符在以往所发现的刻符形态中从未出现。良渚玉器刻符在历年田野考古发掘中鲜少发现,此次发现的两枚刻符不仅保留有清晰的层位关系,其所属单位的遗迹现象及伴出物也较为丰富,对于该灰坑(M9)地性质的再认识意义重大。此次杆状立鸟形刻符的发现,还为良渚时期鸟形以及立鸟形态器具使用情况的研究,提供了组合形态方面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8.
左骏 《南方文物》2020,(1):110-121
引言位于江苏南京西南祖堂山南麓的南唐陵区,历经了1950年—1951年先主烈祖李昪钦(永)陵(M1)与中主李璟顺陵(M2)的发掘(1)。其后在2010年,于二陵之西发现并发掘了编号为祖堂山三号墓的M3,后者墓主则被发掘者推定为南唐后主李煜昭惠国后周氏(2)。  相似文献   
9.
2006年2-5月,考古工作者对江阴市的南楼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遗迹、遗物。遗物有鼎、豆、壶、罐、杯、纺轮等陶器,璜、玦、镯、环等玉器,斧、钺、锛、凿等石器。遗迹有大型壕沟、房址和墓葬。其中3座房址呈"品"字形排列,这在崧泽文化中较为少见。在7号墓、12号墓中还发观了木棺的痕迹,为研究崧泽文化的葬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考古工作者对泗阳县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有高大的封土堆,两座方形墓坑南北并列,其中M2已被盗一空。M1保存较好,随葬器物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大量精美的漆木器。发掘者认为此墓的时代为西汉中后期,暮主可能是泗水王的亲属。M1仍保留有棺饰与棺束,为研究汉代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