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泽镇丝织手工业历史调查随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華東文物工作隊山東組第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圍繞着建立聯系,開展宣傳,普遍瞭解,重點試工四方面進行。山東組從六月二十八日進入工地七月底返回青島的三十一天中,計在○——三○公里沿綫進行了普遍的調查,和三個工區建立了聯系,發出文物救護手冊九十五本,在十個村莊和十六個工棚貼出宣傳標語五百五十份,委託第一工程段工會代貼標語二百四十份,發現文物九百七十三件(其中陶片約八百五十件),清理了一個古代的燒磚窰和姜家泊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在工作結束後和第一工程段工會合辦了一個‘本路沿綫新出土歷史文物展覽’,展出文物七十四件,拓片四張,插圖六幅,說明卡片三十九張,展覽一天,參觀者二○七人次。另外在七月十九日還派了一位同志到益都縣去調查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交辦的益都老公院建築工程中古墓的破壞情况。回來後總結了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們認為是有一定收穫的,尤其是姜家泊遺址和古城村遺址的清理與調查收穫更大。同時我們也總結了如下的幾點經驗並認識其重要性: (一)要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主要應依靠工農羣衆,這是指導工作的基本思想,必須首先明確。我們工作的工地很寬闊,也很分散,幾千個民工整天在工作着,假使沒有廣大的工農羣衆的注意,專靠我們少數人是發現不了什麽的。事實證明,姜家泊遺址就是工人羣衆發現的,保護的。七月十二日早晨,我們到達现場,看見那地方有紅燒塊暴露,於是一面注意土層的變化,一面就向正在挖土的工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京造钟业的历史,从文献材料看,明末江宁人吉坦然是有名的造钟匠.吉坦然曾作一自鸣钟,叫"通天塔".太平天国以前,南京造钟的作坊仅有四家:一、潘恒兴三山街驴子市.二、王万顺黑廊街.三、易黄茂府东大街.四、陈隆泰南门大街.每个作坊只有二、三人,大都是父子二人,或弟兄二人,或夫妻二人再带上一个徒弟.每月只能制钟一架.到了清朝末年,南京造钟的作坊增加了,现在知道的有二十一家:一、刘桓升评事街.二、刘复兴陡门桥.  相似文献   
4.
耀州窑陶瓷艺术,我看应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来探讨,这两个方面既有地域文化传统和时代的络印;又有科学技术和艺术方法的继承与更替,而且又是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同时,在  相似文献   
5.
1957年春,当我在苏州调查明清碑刻的时候,为了寻找西园后面葛仙翁庙附近的“钟表公所”而访问了饮马桥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的朱云笙先生.由是我结识了王宽良、成霭生、严镕甫、易道德、张庚生、曹于兰等造钟匠师,并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问和开座谈会的方法,开始对苏州造钟业的  相似文献   
6.
记剑川石窟     
石钟山是石宝山的一个支峰,属老君山脉,横亘于云南剑川县的西南沙漠一带。明旗人李元阳的"中溪家传汇稿"中称石钟山为"中山"。乾隆元年(1736)甘调元在石钟寺设馆教学,曾刻过一首诗,诗里也说,"假馆中山"。现在住在这一带地方的白族人民,称石钟山为"湾信子"(Wun(?)Sin(?)Ts(?)v),意即中山。  相似文献   
7.
对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列(Exhibition)即展览。陈列是博物馆多种活动中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就它的目的和方法言,陈列这个词包含有展示(To show)和展出(To display)两方面的问题。大家知道,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根据对研究对象和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与探索而形成的。博物馆学当然也不能例外。那么,我们是怎样认识陈列的本质及其规律呢?过去,我曾认为博物馆的陈列是一种科学、哲学与美学的复合体。它是以实物材料为基础,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与艺术手法,向人们进行形象思维活动的科学作业。  相似文献   
8.
在1990年9月举行的“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上,我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秘色瓷器”辩证》。随后,我感到成文太匆忙了些,有些话没有说透,于是就在前文的基础上,另写了一篇题作《秘色抱青瓷之响》的文章,发刊于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991年第九期上。因为这个月刊国内不易看到,所以我特别把它打印出来,作为本文的附件,供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考并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 為了加强對‘文物參考資料’的學習,在一九五二年十月,我院調查設計組成立了‘文物參考資料學習小組’,並討論了學習的方法和制度。不久,因為同志們紛紛外出參加各地工作,這個學習就無形地停擱下來。今年,經過反官僚主義學習後,同志们對業務學習的要求很迫切的提出來了,於是,  相似文献   
10.
宋伯胤(1921-2009),中国博物馆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48年8月1日经北京大学教授向达先生推荐到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不久就亲历了国立中央博物院文物运台的部分过程。他曾于2009年对当时所记日记加以辑注,还原了发生在60多年前中国文博史上这一重要事件。现特摘录其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间日记,并将宋先生相关撰述注录于后,以期为这段历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