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些中国革命史、现代史教科书及有关著述说,1937年2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虽然还没有根本放弃反共立场,但提出的谈判条件与共产党提出的条件在原则上是接近的,因此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实际上接受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政策,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对此结论,笔者不能苟同。这是因为:(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根绝赤祸”并不只是一种宣传,而是赓续实施的国策,红军西路军的几乎全军覆没就是血写的事实。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改变内外政策:对内,停止内战,放弃武力,表示要“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之意识普及于全国”,用“商榷”方法解  相似文献   
2.
从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到1946年11月这次合作最后破裂,长达10个年头。国共两党经历长达10年血与火的战争之后,国民党在第二次合作中又多次制造军事磨擦和反共高潮,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危险;可是,不仅没有破裂,反而却持续这么久?对此,迄今未见史学界有专文论及,本文拟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调动其数百万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在内战初期,参谋总长陈诚除致力建立各种军事制度外,还分赴各地“抗循宣慰”,传达蒋介石的意旨。仅一年间,先后赴兰州、徐州、济南、青岛、北平、沈阳、归绥、太原、苏北、张家口等地督察战事,了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著述和文章中,一般论者谈到1922年8月孙中山因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时,过于描绘和渲染他当时的思想状况,说他“处于绝望之中”,甚至加重其思想危机的程度:“陷于绝望之中”。所谓“绝望”,无疑地可解释为:希望断绝;毫无希望;断念。那么,孙中山当时的思想状况果真如此吗?笔者通过研究及考察当时国民党力量、孙中山的性格,认为此说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5.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正确主张,而且他进行过两次尝试,结果都失败了。那么,1924年1月国共合作建立后,是谁最先主张和倡导北伐战争的?从高校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教科书及有关论著阐述的过程来看,首先确认中共对此的明确提出,即援引了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现实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现在的时局,实在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固然应该在北方努力集中一切革命势力来抵御帝国主义的反攻,然而根本的解决,始终在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然后,引证了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