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起源 ,中美学术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术界关于郊区和郊区化的概念和范畴存在很大分歧 ,同时也与郊区的特点和郊区化的本质有关。由于郊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城市交通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是城市化的一种方式、是城市的生态组织演进的一种方式 ,所以美国的郊区化早在 19世纪初就已经出现 ,此后 ,郊区化与城市化呈交错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与交通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交通拥堵由原来的中心城市不断向郊区延伸.美国大都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深深地植根于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之中,其中包括郊区的低密度蔓延、住宅和就业的失衡、社区土地利用模式的单一性、郊区社区的空间设计和道路系统等.由于这些结构性问题十分难以克服,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陷于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美国大都市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因而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及其产生的社会危害,美国各级政府、民间团体和私人企业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扩建公路、发展公共交通、推行共同乘车计划、建立高密度混合开发且公交友好的社区等。然而实施这些措施并没有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其根本症结在于汽车、公路和城市低密度蔓延这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后,美国郊区化进程迅猛异常,低密度蔓延性成为美国郊区的一个主要特点。郊区的这种低密度蔓延对美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汽车成为美国郊区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而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则成为美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次,郊区的化粪池和非点状污染源导致了郊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再次,郊区侵占了大量的旷野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而减少了人们野外活动的空间,同时导致了野生生物的减少乃至灭绝;最后,郊区蔓延还导致了硬化面积的增加、沼泽等天然分洪地区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加重,从而导致了美国洪涝灾害的加剧。  相似文献   
5.
孙群郎 《世界历史》2012,(2):132-136
厦门大学王旭、罗思东教授的新著《美国新城市化时期的地方政府:区域统筹与地方自治的博弈》(以下简称《地方政府》)①值得我们关注。该著是王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后半期美国大都市区化与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6章,共355页,  相似文献   
6.
孙群郎 《历史研究》2012,(6):97-112,192,193
20世纪初以来,低度郊区化和高度隔离化是美国黑人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这与以白人族裔为主的郊区化模式迥然有别。学术界对美国黑人在大都市区中空间分布独特性的认识,大多立足于当代城市社会生活的一般特性,种族区隔反而被视为空间分化的次要因素。对美国郊区空间分化过程中黑白族裔互动的考察,尤其是1970年代前后美国郊区空间与住宅市场分割与空间反歧视运动的开展,可发现黑白人口分布反差与种族隔离有直接关联,并形成与政治、经济、社会分层交替结合的外在表征,从早期的政治经济因素到后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区隔变得越来越隐蔽,黑人人口空间分布模式有结构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逆城市化”现象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期美国大都市区形成以来,大都市区的发展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模式。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城市发展进程出现了“新”的现象,即非都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都市区。据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城市时代和大都市区时代行将结束,“非都市化”时代或“逆城市化”时代即将来临。然而笔者认为,这种“非都市化”或“逆城市化”是城市扩张即郊区化进程的继续,是大都市区进一步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孙群郎 《史学月刊》2003,(6):112-119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十分迅猛,郊区政府实体急剧增多,造成了美国大都市区政治上的巴尔干化,从而为解决大都市区的各种问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巴尔干化所造成的问题,美国学术界乃至政府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许多地方政府还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这些改革收效甚微,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0年,美国率先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这与美国现代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联邦政策以及美国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通讯和能源技术的改进,为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迁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企业规模、部门和地区结构的变化,使经济活动在郊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30年代大危机以来,联邦政府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住宅问题,执行了一系列推动郊区化的政策,其中包括住宅抵押保险制度、住宅补贴制度和社区评估制度等;二战以来,黑人和少数民族在中心城的集中,加剧了美国城市种族矛盾,进一步了推动了白人中产阶级的郊区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内城街区的绅士化运动与城市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郊区化大潮中,60年代末以来美国内城街区出现了绅士化运动和某种复兴迹象。推动绅士化运动产生的原因包括内城街区的衰败、“地租缺额”的产生、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城市功能的变化、美国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等。绅士化运动导致了美国城市空间结构乃至整个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于阻止中心城市的进一步衰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