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互动演化:当代端午民俗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传统具有极其强大的文化整合力,它不仅有着历史内涵的丰富积淀、传承空间的广阔延展,还有着久远的承继历程和众多的实践群体,呈现出民俗传统的模式化与习俗惯制的影响力;同时,一些民俗现  相似文献   
2.
杰克·齐普斯敏锐地进入当代社会的故事活动现场,洞察并阐述了童话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一方面,对经典童话的讲述具有多层次性、创造性和多样性,其是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理解性继承;另一方面,讲述者发挥想象是对童话的创新利用,表达了一定的社会和个人诉求。尤为重要的是,童话讲述实践具有批判性功能,可以增强文化身份认同,推动社会发展。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正国 《民俗研究》2002,(3):168-176
近年来,国际民俗学界达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共识,那就是民俗学学科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民俗学不仅没有本学科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自觉不自觉地)相邻学科的一部分,学科地位越来越边缘化。这使得民俗学的大量研究缺失了学科特性,以至于美国学者多尔逊急迫地警省学界同仁:民俗学“既没有自己的‘祖先’,也没有自己的理论,不过是人类学中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庸而已。”  相似文献   
4.
日常需求与文化创意:“生产性保护”的观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保护作为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国家明确其对象主要是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从非遗作为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而言,显然存在着对非遗的本质属性与当代价值的误导。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非遗的精神性指向,将其还原至日常生活,使其在当代生活中仍然具有日常需求的功能。同时,充分发掘非遗的文化创意内涵,以文化创意为路径全面保护非遗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在以湖北沔阳为中心的襄南地区,占地为王,既抗击日本侵略者,却又抵制国民党,并与新四军搞磨擦,形成襄南敌后多角斗争的特殊局面。本文主要根据回忆史料对此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