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山东蒙阴出土元代刻文瓷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6月,蒙阴县蒙阴镇南官庄村村民取土时,在距地表深0.5米处发现一件元代刻文瓷罐。此罐为敛口,圆肩,鼓腹,小平底,肩部饰对称的刻划云纹。口沿内施米黄色釉,  相似文献   
2.
西夏方塔塔心柱汉文题记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塔位于宁夏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沟内,距沟口约10公里的贺兰山腹地。方塔不见文献记载,以塔形名之。1984年全区文物普查中被视为明代建筑。1990年11月,被犯罪分子炸毁,成一片废墟。12月7日,自治区文化厅、公安厅联合调查现场时,获得墨书西夏文和汉文题记的木质塔心柱,知其为少有的西夏古塔。第二年8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清理、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文物。 方塔是一座密檐式砖塔,高13层。塔基用毛石堆砌而成,塔身直接从塔基筑起,不设基座,第一层较高,以上逐层递收,并于3、10、12 层构筑塔心室,其余各层实心,塔刹早毁。塔心柱上下段之间榫卯相接,通塔心室,贯穿全塔。方塔被毁后,塔心柱除下段仍保存于方塔底部的残体内外,余皆采集于废墟之  相似文献   
3.
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清理纪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年,宁夏自治区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被不法分子炸毁的贺兰山拜寺沟一座西夏古塔时,发现包括大量刻经、写经在内的约12万字的西夏文、汉文文献及文物。其中直接译自藏文的一套9册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保存较好,版本为国内外罕见。特别是这部经书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在印刷史上有重要意义。根据有关题记,知这批文献文物与西夏皇室有密切关系。是西夏考古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4.
拜寺沟在宁夏贺兰县境内,是贺兰山东坡的山沟之一。1991年8~9月,我们在清理拜寺沟方塔废墟的同时,对沟内西夏遗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在从沟口到贺兰山分水岭长约15公里的范围内,除沟口有大面积的西夏遗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寺口双塔外,从东到西依次还有土关关、峡道、方塔区、南面台子、殿  相似文献   
5.
西夏墓葬可分为土洞墓室和砖室,砖室墓多为汉人墓,而党项人墓几乎均为土洞墓室,党项人墓代表着西夏墓葬的形制特点。西夏党项人墓的墓葬结构和葬俗,既反映了党项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唐末、佛教文化因素,表现出西夏文化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6.
一号戈。蒙阴县图书馆于70年代入藏。援略上扬,正中微起脊,锋端呈弧形三角,中胡,援、胡部均有锋刃,阑侧三穿,最上一穿近圆形,下两穿为长方形。内微上翘,后缘抹角,内上一横穿。内端有铭文约4字,辨识者2字,为“膚(莒)”、“戈”。援长14.3、宽3.3,胡长9.5,内长7.5,宽3.2厘米。重288克(图一、二:1;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