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域,采取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以及构建综合影响分析模型,借助Arc GIS10.0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地形、河流、交通、人口密度、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作为地理影响因子,分析每类因子影响下的公安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异质性,以及各类因子对用地分布的综合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地形、河流、交通、人口密度、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因子深刻影响公安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②从地理因子的综合影响来看,公安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划分为极度影响、重度影响、中度影响、低度影响、较弱影响5种类型区;③未来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与居民点布局的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各类地理因子的影响及其综合作用,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2.
曹晨  甄峰  汪侠  姜玉培 《人文地理》2020,35(1):114-122
中国城市出现的居住和就业"空间不匹配"现象,对就业者日常通勤时间和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就业者健康状况。依托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通勤方式身体活动量的大小将就业者的通勤模式分为积极通勤、公共交通通勤和机动车通勤三种,构建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城市就业者通勤模式的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就业者对自身健康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散步等健康行为显著影响通勤模式的选择;②通勤时间、加班等与工作相关的变量与就业者机动车通勤显著正相关,雨雪天气与积极通勤显著负相关;③个体社会经济属性中性别、年龄、家庭人口规模以及是否拥有小汽车等显著影响通勤模式选择。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如何引导就业者选择更加积极和可持续的通勤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