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黔史的人,都有一个十分伤脑筋的难题——明以前即乏实物足资实证。我到贵州,迄今已四十个年头了,所读的几部民族史,都觉得所述乏证,仅据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为史,缺乏说服力。令我十分不解的是,紧邻贵州的我的家乡云南昭通,汉、唐器物的出土,却极丰富。我的老师,著名史学家张希鲁先生,远在1941年时,便十分关注此事,他说:”云南汉代古物最丰区域,莫过于昭通。昭通与贵州威宁接壤,相距飓尺,岂古人足迹,止于昭通而不过咸宁?抑有古物而贵州人士米见?”他因之有“何滇之窗,而黔之贫”的疑叹。(均引自张希鲁撰{西楼文集·…  相似文献   
2.
颠狂的摇滚     
姜澄清 《文史天地》2002,(10):55-55
初唐书坛的热潮,实在是由皇帝鼓动起来的,而参与者,也多是显宦重臣。在朝、在野差异难免;欧、褚诸公的字,一派雍容典雅的贵族气象。时移世易,至中唐,登台唱戏的,却是另一路野逸之士,他们不再唱什么“笔正心正”的正腔,三杯下肚,妙迹顿出(杜甫诗有“张旭三杯草圣传”之句),边写边叫,顷刻满壁——这些“浪漫派”艺术家,都“疯”得很——代表人物呢,一个姓张名旭,一个却是空门中人,释名怀素。“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别,贞观与开元之异,竞至于斯!  相似文献   
3.
姜澄清 《文史天地》2002,(11):35-35
自康有为谬发“卑唐”的高论后,责唐之声,不绝于代。就实际情形说,唐不仅不当“卑”,且更当“崇”之。且不说其他,只就蓦然临空,照耀得苍穹一片灿烂的明星,其数,便得以二位数计哩!文化史的流演,颇如长河,一时唯涓流一线,忽地,峰回路转,顿成洪流。书法演至隋代,颇觉寂寞。其前是羲、献及北魏碑石,其后是初唐四家:“颜、柳、颠、狂”。只有隋,处于高峰之中,两间余一朝。  相似文献   
4.
姜澄清 《文史天地》2002,(12):25-26
康有为“卑唐”之论,实在是过激之辞。事实上,初唐书法虽不勉“寄人篱下”、“未能自立”,但至颜真卿出,遂脱因袭之弊,卓然独立。所以,近代学者马宗霍将鲁公之书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同论为“起八代之衰者”(见《书林藻鉴》)。在中国书史上,颜真卿几乎被推为完人,他在开元年间登进士,历事四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官至尚书、节度使,进爵鲁郡开国公,又曾任平原太守,所以后人或称颜鲁公、或称颜平原。  相似文献   
5.
三一闲斋话     
一开篇说题意我早就想以散文论学 ,在我 ,可以假此以摆脱写论文的枯索 ,而使作文成为乐事。读者呢 ,亦可由此获得一丝儿快愉。十多年来 ,感触甚多 ,读今人的学术论文 ,每有味同嚼蜡之感———连语言也不通不顺 ,却大谈学问!那么 ,是否可以将谈学问的文章写得既精通又有情趣呢?于是 ,我尝试着写一种我名之曰“学术散文”的东西 ,只将那学问当作故事来讲述 ,文辞力求简雅 ,每篇千言上下 ,令读者在劳碌之暇 ,得一轻松。论起来 ,个人的“牢骚”也委实太甚 ,“五·四”倡“白话文” ,诚然是顺乎潮流 ,然而却将“古文”“问斩”。实则 ,从实用交…  相似文献   
6.
书法上章——此番要讲的是秦代书法了。书法本是一种两栖文化现象,它脚踏两只船,一只“船”曰“实用”,一只“船”曰“艺术”。从古今扯不清的皮,盖缘于此。  相似文献   
7.
家里是慢慢儿“洋”起来了,前秋,妻购买了成套的音响及“VCD”,于是,“影院”设在家庭里了。经此折腾,这居室真可谓“中西合壁”了──客厅“西”而书斋“中”。那边厢,沙发、“OK”,这边厢,壁悬书画、案陈“四宝”。妻、儿在那边“OK”,我却在这边画着幽兰清竹。两室只一壁之隔,却气象遏然。但是,却如我们一家亲善相处一样,这东、西文化也并未“碰撞”,你“OK”你的,我画我的,和平共处。进一步讲,非但共处,且互济互补、相为掩映、相得益彰,“洋”者因有“土”货在侧“洋”味更浓,“土”者则因“洋”在而“土”味浓…  相似文献   
8.
盛世遗患     
姜澄清 《文史天地》2003,(10):31-35
近些年来,无论是影艺界还是史学界,都将康、雍、乾三朝炒得很热,不问是“戏说”还是正论,几乎都同指三朝为“盛世”。可是,对中国近百年来的衰弱,若追源成因,则恰当三朝之时。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讲演中,痛陈积弱原因。  相似文献   
9.
致牧惠先生     
牧惠先生的文章既“老”且“雄”,我读一篇喜欢一篇。  相似文献   
10.
文革怪案选     
花季少女受害成秃头阿古 田翠玉是铁路局贵阳某子弟中学的教师。她是上海人,随父母“支援大三线建设”来到西南的。 1971年,她 19岁,但却是有3年教龄的中学教师了。她读的是师范,按理是教小学的,但铁路子校很缺老师,不少代课老师是从工地上略识一些字的工人中抽上来的,相比之下,受过正规训练的田翠玉就“出类拔萃”了。她身材修长,面皮白净,五官长得端正,很漂亮的。当时的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革命造反,她却常常独自躲在房里读书,就有一些老教师们背底下议论:她将来前途无量。 然而,就在1971年,她却不幸当了现行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