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平遥古城的特点和价值。1.平遥古城概况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距太原市100公里。在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整座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评定考察报告中指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相似文献   
2.
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或城市环境之中,人为仿造自然山水环境而进行设计,从而诞生了“园林”。这种在居住庭院内的人工设计景观,不仅在于个人居住空间环境的改善,还有人生所追求理想的寄托。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个人生命终有尽头,在哪里可以寻得长生?或,在这有限的生命时光中,如何度过此生?在中国古代,有人在自己居住的庭院内设计理想的自然景观,寻找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3.
姚亦锋 《人文地理》2015,30(4):108-115
乡村审美空间蕴含着内在和深刻的人地关系理念内容,比经济效应有更深的自然情怀,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感情基础,也是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脉络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探讨以多尺度层面的地理景观建构乡村审美空间:在区域大尺度范围内设计地理视域观赏空间;在镇域中尺度范围内将生态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中;在乡村小尺度范围内造就素雅含蓄的村落景观。江苏省乡村具有四千年的历史,留下珍贵的人地关系文化遗产和审美烙印。从地理景观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对照乡村审美空间景观,建构和谐安宁的画面境界;最终造就广阔地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4.
农业时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例如狩猎娱乐的“苑囿”和观景祭神的“台”,但我们不能认为此是真正的园林,这其中还是把山水作为神秘的崇拜对象,还没有完全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真正完全的山水审美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东晋至南朝,整个汉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姚亦锋 《人文地理》2002,17(4):12-15
自然地理环境早先与现代都对人文传统的景观有很大影响。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发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进而以顺乎自然的设计指导思想求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更有人与自然相与融洽的审美理想。西方古典园林中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在现代中国盲目模仿西方城市摩天大楼景观的时候,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者正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精髓和古代文化遗产,为塑造现代人居环境的自然协调寻找新的灵感启迪。  相似文献   
6.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以往滨江地段功能的主要是工业生产和港口运输。目前科学地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强调沿江的生态和旅游功能,这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深入滨江带景观现状调查和研究,对各个区域景观要素探讨,提出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并依此进行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划分为六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下关滨江段,幕燕滨江段,江中洲地段,大厂滨江段,浦口珠江段。  相似文献   
7.
姚亦锋 《人文地理》2007,22(3):92-97
历史时期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南京古都景观形成有至关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对产生历史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以及相应的从地理研究角度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探查地理系统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山水脉络,这对研究城市持续发展与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是本文研究思路。本篇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形成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及文化系统影响迅速加深,从而使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本文首先回顾了经典的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然后对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结构的点、线、面在内涵及形态上的相应变化进行了解释。对于点要素而言,其规模、功能、地位及不同点之间的联系都发生了变化。而线要素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促使了信息流对空间结构作用的强化,不同网络之间的互动日益重要。这些又导致面要素出现了如智能区域等新的空间组合模式。最后,指出了空间结构的成长与变化是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需要针对特定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