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桑蚕并生产丝绸的国家,美国东方学家劳费尔(Berthold Laufer)曾考证,在萨珊王朝(224-651)后期,中国桑蚕养殖技术传入伊朗.本文以伊朗神话和历史文献中哈弗特瓦德之虫故事为着眼点,考察该故事的发生地凯加让的地理位置,并从考古学角度论证拉施塔城堡镇的历史遗迹和文明年代,从而将伊朗从中国引进蚕养殖业的年代提前到帕提亚王朝(前247-公元224)晚期至萨珊王朝早期,至于传播的路线,本文也作了两种推断.这一新发现和研究,对于探索中西物质文明交流具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几个阶段考察了清俄关系中的蒙古中介作用。清俄发生关系前,俄国势力已渗入西蒙古地区。在喀尔喀诸部归属清朝以前,蒙古人已开始扮演清俄关系中介角色。《尼布楚条约》订立和喀尔喀三部臣服清朝后,虽有俄国人的拉拢利诱,但喀尔喀诸王公作为清朝命官主持对俄交涉事宜;蒙古语文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对俄外交的正式官方语文之一。此外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曾对清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俄国并没有为此卷入准部与清朝的军事冲突中去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与贡桑诺尔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以前 ,贡桑诺尔布即以在本旗兴办各种图强新政著称于世。武昌起义爆发后 ,他公开反对共和 ,并积极阻挠清帝退位。继而返回本旗 ,企图搞内蒙古“独立”和地方自治。“独立”自治计划流产 ,奉袁世凯电召赴京出任蒙藏局总裁 ,却又加入并被推选为同盟会———国民党理事。就其辛亥前、后的作为 ,可谓全国性开明进步民族上层。而他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表现 ,则难脱“反动”、“分裂”的帽子 ,但有其复杂历史环境下不必苛求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其昌 《湖南文史》2010,(11):1-1
1990年12月19日,也许只是极普通的一天,但却注定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大放光彩的一天。这一天,随着交易大厅开市的第一锤敲响,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仪式虽然简单,却翻开了一页新的历史,从此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式打开。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研究英国和美国学术传统对尼日利亚地理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如同英美地理学一样,尼日利亚地理学的特点也是采用了多种模式.一些地理学家已将这些研究成果记载入英美人文地理学中.他们普遍认为地理学是以连续出现,不断更新,始终活跃的许多思想流派为其特点的.布伦德等人(1978)提出的地理学演变模式包含了该学科发展史中的基本要素.他们依照时间顺序归纳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传统:人文环境、空间分析、行为分析及基本的一结构的模式.在地理学中采用生态研究方法是基于如下的观点:即一个地区中的自然现  相似文献   
6.
<正>张学良是中华民国史最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的政治人物。28岁少龄,他继承父业,成为当时闻名海内外的少帅;而立之年,因调停中原大战,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副总司令;"西安事变"后,曾经叱咤风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的重庆,曾有一则新闻闹得满城风雨。新闻说的是一名叫郯发的河南人,从乡下到重庆去认同胞弟弟,而他的这个弟弟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委员长蒋介石。但蒋拒不接见,而由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处理这件大不韪的“冒充领袖亲兄案”。后来,香港作家唐人在其大著《金陵春梦》中,  相似文献   
8.
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定,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正式开启了中共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毛泽东生动而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成为20世纪初中国具有最先进思想的人;以推倒一  相似文献   
10.
其昌 《湖南文史》2011,(11):1-1
20世纪上半叶的最后几年,国共两党的生死较量,以共产党占据上风、国民党政权覆灭而告终。号称拥有800万军队的国民党为何竟如此不堪一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批“国军”的临阵倒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重大起义对战略决战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不但加速了国民党军事力量的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