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其用途和故事。古董放在私人藏家手里,就要成为“藏地秘密”了,而放在博物馆里,则是在解读“藏地密码”,成为传承文化的平台。就这样,牦牛博物馆迎来了一位又一位热情的捐赠者。  相似文献   
2.
在牦牛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和牦牛相关的作品。这些艺术家说,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牦牛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藏文化和牦牛文化一脉相承。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对牦牛这种最质朴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如果没有跟着藏族同胞一起转过山,磕过长头,就很难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去了解这个民族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贴近自然,热爱生活;以及他们对信仰执着的背后,所体现的——西藏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2013年首届登山论坛上,到会的专家讨论登山运动的平均年龄在39岁,39岁似乎不是人类体能的黄金阶段,但却是能达到登山各方面条件的成熟阶段。首先这一年龄段能支付昂贵的户外登山活动费用,其次这一阶段体能还处在稳定状态,而心智则更加成熟。当年希拉里登上珠峰的时候,称珠峰攀登是“绳索上的兄弟情谊”。但随着商业化运作的成熟,这种攀登愈发演变为一种金钱消费,和阿尔卑斯攀登精神相去甚远了。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有转山和转湖的风俗,信徒们在特定的日子,会不辞辛劳的转神山圣湖祈福。马年转神山冈仁波齐,羊年转神湖纳木错。羊年转纳木错的由来,据说开始于公元12世纪末,当时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史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云集到纳木错边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开创环绕纳木错的修行之举。之后就由信徒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林芝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一张国际名片。每年从318国道自驾上来的摄友和驴友,在沿途领略雅鲁藏布江风光的同时,再绕道去看看大峡谷的壮美。然后继续沿着318一路进藏,到达拉萨。由于不想沿着318国道走回头路,很多人渴望开辟另外一条道路,深度感受藏地风光,于是他们在地图上找到另外一条路线,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向东开往林芝。  相似文献   
7.
大型历史音乐剧《文成公主》将于5月18日起在北京保利剧院五天连演六场。这部由马来西亚“亚洲音乐剧制作”出品的音乐剧以文成公主进藏为背景,描绘了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与西藏联姻的广阔历史画卷。集中了数十位马来精英,这部音乐剧以精良的场景,富有灵性的音乐,再现了西藏千年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8.
所谓“藏画”,是指军旅画家臧跃军所绘制的一系列西藏题材的绘画,因其姓氏为臧,又热爱西藏题材。融合了壁画、岩画和唐卡风格的绘画,作品浑然天成,散发着浓郁的酥油和藏香气息,故名藏画。  相似文献   
9.
象雄遗歌     
说到当惹雍错,不得不提及一个神秘的古国,那就是象雄。它是青藏高原上最早的文明中心,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高度发达。而在现在当惹雍错湖畔一带的当惹穷宗,正是古象雄国的政治军事核心区之一,象雄的强盛与衰落,都与这里息息相关。甚至它的灭亡。在关注象雄古国和文明的时候,我偶然听闻在如今的藏北草原上,在当惹雍错湖畔一带,有一种神秘的乐器,即鹰笛。这种笛子以极难寻觅的鹫鹰翅骨制作,响遏行云,也称鹰骨笛,藏语称“当惹”。其来源更是神秘,据说1800年之前就已响彻在藏北草原上。2012年,我在拉萨八角街的一家古玩店终于有幸第一次见到了鹰骨笛的真面目。这根鹰骨笛比通常所见的竹笛短而细,管长约25厘米,管径2厘米左右。管身上口用木塞密封,只留一窄缝作为吹孔,管端的背面斜开一发音孔,管身正面下部开有六个按音孔,为竖笛形制。  相似文献   
10.
人类攀登珠峰六十年,讲述的始终还是人和山,不同文化的冲突和交集的故事。珠峰攀登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互相影响。随着越来越多人攀登珠峰,长眠在珠峰上的登山者也越来越多,而人类攀登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日趋严峻。冒险总是伴随着死亡,随着对山的了解,登山爱好者们也开始审视自己,审视文化差异。希拉里在最初登上珠峰的时候说“我们终于千掉了这个狗娘养的。”但是改变他的不是登上山顶的那一刻,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前往夏尔巴人居住的村庄,前往珠峰,他看见了登山对珠峰造成的破坏。也看到登山对他所热爱的人带来的影响,于是,他学会了和他的藏族向导一样,用仰视的目光去眺望这座圣母峰,用平行的方式,为山脚下的人做更多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