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对吴、晋青瓷堆塑谷仓罐上出现的诸多动物装饰题材追根溯源,并阐释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宋代瓷器铭文中有关佛教内容的分析,结合佛教在中国流传的历史过程,阐述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倾向。尽管目前所知的与佛教有关的宋代瓷器铭文资料十分有限,难以全面解答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问题,但铭文中的内容却无可非议地昭示着佛教进入普通平民的生活后,那种大众化、实用化、民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着手对人们在博物馆观赏活动中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持续的室内参观会使观众的神经相对紧张,从而导致视觉疲劳等心理现象的出现。192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鲁宾逊(Ro-binSon)借助当时一般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博物馆疲劳”(MuseumFatigue)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三礼所载的玉琮功用,结合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材料及考古资料作一番探讨,认为“礼地”是不可信的,“敛尸”有可能,但其制无法证实。作瑞信应是最可信的,但琮在其中的地位不如其他礼玉重要。在商周时期,玉琮之为礼器,更多地体现在用作贵族身份地位及其交往的信物,并且没有表现出如《周礼》所载的制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画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玫 《东南文化》2003,(11):75-79
六朝青瓷所反映的厚葬风俗,包含了时人对天、地、人三关系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周玫 《东南文化》2003,(1):75-79
六朝青瓷所反映的厚葬风俗,包含了时人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周玫 《文博》2007,(6):68-73
用各种方式处理死者的习俗是具有世界性的,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到:"一切民族,无论是野蛮的还是文明的,尽管是各自分别创建起来的,彼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隔得很远,却都保持着下列三种习俗(1)它们都有某种宗教,(2)都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3)都埋葬死者。无论哪一个民族,不管多么粗野,在任何人类活动中,没有哪一种比起宗教、结婚和埋葬还更精细、更隆重,……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