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古老的石头城逐渐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社团组织、行(专)业协会。其中具有官方背景和俱乐部性质的,有以黄埔军人为对象的励志社(旧址在今钟山宾馆内)、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公余联欢社、以联络国际人士情感为目的的国际联欢社(旧址在今南京饭店内)等。据1937年刊行的《公余联欢社三周年特刊》等载:该社秉持以提倡公务员正当娱乐、联络相互感情及促进工作效能等为宗旨,系民国  相似文献   
2.
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一侧的和平公园内,现存有一座高约17米的民国风格建筑钟楼,2006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①,2008年又被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②。关于该楼的建造史,通常流行的说法主要有,汪伪政权1940年3月在南京上台时开始兴建的所谓"还都纪念塔"等。然而笔者在读史中却意外地发现了新的史料证据,并根据相关文献撰写成此文,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3.
明代《南都繁会图》、《上元灯彩图》以及清代《康熙南巡图》(第十、十一卷),都是反映当时金陵城乡形貌民情的风俗画卷。而典藏于中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杨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图》,2010年1月25日至3月25日在该院公开展出。这幅图客观生动地再现宋代金陵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史学价值堪称弥足珍贵,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4.
农历新年元旦(1914年改称“春节”)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产物,也是华夏传统盛大节日。迎接新年通常始于腊月廿三“送灶”,往后年味愈浓,新年正月初五之后有所趋淡,随后又转入喜迎元宵佳节的新高潮。千百年来,祈求家庭美满、民众幸福和天下太平,乃辞旧迎新的重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明代金陵“上元灯彩图”风俗画卷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奠都南京后,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街市繁盛景象一直延迄清代。而反映明代金陵本土民俗风情的画卷除有《南都繁会景物图》外,另一幅细腻地再现元宵节期间老城南灯市与商贸集市盛况的风俗画卷《上元灯彩图》,也在藏匿民间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紧紧地牵动着亿万海内外民众的心。无数善良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捐钱出力,全力支援整个灾区的抗震救灾。滚滚而来的感人暖流,不仅体现出世间的大爱,而且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我国随即采取了以各地政府对口包干等办法,  相似文献   
7.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大冬"、"亚岁"等,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由于具体年份不同,冬至这天大约出现于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此后,我国各地都将进入一个气候寒冷的季节,也即民间所谓的"进九"。人们在整个冬季调养生息之后,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期盼来年大干后再获丰收。冬至也是十代故都南京本土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安庆  张宏 《收藏家》2012,(3):65-69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一直倍受不少士子才人的追求向往。从观山看水到图画山川,中国传统山水画更多地赋予了描绘对象以主观意尚旨趣,可谓是一种人格化的绘画艺术。史上文人画家送别戚友,诗画咏叹不绝,曾经留下不少的逸闻轶事。明代中叶陈沂创作的《龙江晓饯图》画卷(纸本设色,画芯纵26.2、横185.7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就是一幅比较典型的饯行送别佳作。  相似文献   
9.
南京老行当曾经关乎当时城市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从六朝以来的相关典籍文献中,便可以窥见一斑。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字里行间透析出当时建业的行市概况:"开市朝而并纳,横阛阓而流溢。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一。士女伫眙,商贾骈坒。"宋代《景定建康志》卷十六《疆域志二》从另一角度,记述了  相似文献   
10.
农历新年元旦(1914年改称"春节")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产物,也是华夏传统盛大节日。迎接新年通常始于腊月廿三"送灶",往后年味愈浓,新年正月初五之后有所趋淡,随后又转入喜迎元宵佳节的新高潮①。千百年来,祈求家庭美满、民众幸福和天下太平,乃辞旧迎新的重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