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岩画病害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岩画病害检测中的可行性,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广西花山岩画的病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岩画中的钟乳石覆盖、片状剥离及渗水病;不同病害其检测的最佳时段不同,钟乳石在夜间或早晨进行检测效果好,而片状剥离岩石使用午后的热像检测效果好;与可见光检测相比,红外热成像检测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发挥采集的千手观音造像海量数据在保护工程及后续研究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查询及展示。本研究基于Open GL设计并实现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的文物三维展示系统。该系统通过多分辨率模型构建、三维模型数据简化及轨迹球旋转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主要针对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所需的三维数据、工程图件、虚拟修复模型及相关资料等多源海量数据的显示浏览、交互量测及检索查询等功能。该系统不仅满足了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的需求,而且为研究人员及游客详细了解文物现状提供了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圆觉洞石刻区10号龛是安岳石窟最精美的龛窟之一。本文介绍了三维扫描技术在圆觉洞10号龛的应用流程,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纹理信息采集。通过数据处理加工,获得照片般逼真纹理的仿真三维石窟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圆觉洞10号龛保护性窟檐的设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一批年轻学者,组建了“贵州民族村落文化景观综合调查及保护研究”课题组,深入贵州塘都佯寨进行调研。民族村落调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仅凭感性认识,我们已然深知,民族村落的保护不同于普通的古建保护,后者基本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前者则涉及人的生活。所以,具有建筑学、规划学、遗产监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背景的青年人,一起参与到这个颇具挑战性的题目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5.
许东 《钟山风雨》2012,(2):54-54
1930年10月,蒋介石任命军阀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到任后觉得应该显示一下新任主席的威风,就乘坐一辆小汽车,由一帮人前呼后拥,巡视省城济南。一行人来到闻名中外的大明湖,韩复榘摆出一付欣赏山水的神情来。尽管已是残花败柳,但在远山近楼点缀下的大明湖,还是波光粼粼,令人赏心悦目。教育厅长何思源趁机吟诗一首:秋日乘兴来游湖,荷也笑来柳也舞。泉城太平换新朝,主席欢喜万人福。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监测是根据国际公认的文物保护准则以及《世界遗产公约》,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进行周到的专业检查、审议和评估,包括系统监测及反应性监测两种类型,前者要求遗产地主权国主动进行且每6年提交一份详尽报告,类似我们定期的“体检”;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节臂和高清摄影进行重庆大足千手观音现状信息留取和精细三维重建具有现状的真实、完整记录,可为现场修复提供参考,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关节臂高精度扫描的文物精细三维信息获取方法,利用关节臂对文物进行扫描,获得高精度几何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超精细三维建模,同时利用人工选取控制点来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基于本方法所获得的精细三维信息可以用于三维统计、虚拟修复和变化检测等方面,为文物的现场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文物精细三维重建提供参考。最后以重庆大足石刻造像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3D技术以其精度高、速度快以及无损等特点优势,逐渐成为文物测绘与数字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文物保护应用中出现了人工干预高、成果不实用、数据利用率低等普遍问题。基于3D技术在多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分析,认为亟需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及技术成果规范,内容重点涉及精细化信息的认知与采集、三维建模与质量评估、多元数字化表达体系建立及文物保护专项应用深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的新安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名叫“九姓渔民”的特殊族群。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嫁丧娶都只能在船上完成。时光荏苒,今天的九姓渔民早已登陆上岸,散居在不同的村庄过着寻常的日子,但那些一脉相承延袭下来的传统习俗,却在见证着这个水上部落曾经的生活印记。  相似文献   
10.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本体上的保护修复工作均需慎之又慎,需遵循国际上规定的“最小干预”及“可逆性”基本原则.为此,虚拟修复成为对文物动手修复时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多数文物具有复杂立体结构和色彩,传统的虚拟修复技术难以实现逼真效果.三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跃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具有无损、空间精度高、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在文物数字留存及相关保护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高清摄影技术相结合,为文物的虚拟修复带来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文物虚拟修复基本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文物虚拟修复关键技术与工作流程,并以国家一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修复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综合历史资料和现有数据的分析,实现了三维形态及色彩的虚拟修复.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扫描的虚拟修复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三维虚拟修复模型,供修复专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