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属弹簧形器”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弹簧形器”是指以铅锡合金或黄金为原料制成的类似现代小型弹簧形的器物。这类器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有多次发现,它们往往以数十、数百甚至上千个数量同时出土。由于它们的外形酷似现代的小型弹簧,对于它们的用途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脱水、保护、修复和复原湖北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纺锤形器(其表面缠绕有大量金属弹簧形器)时的有关情况,对于这类器物的用途及相关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据谷文雨在《信阳发现世界最早的金属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社会曾有过光辉的“青铜时代”。然而,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所用的铜是怎么样冶炼出来的,这一问题历来都为历史学界和化学界所重视。1974年起,湖北省大冶县铜绿山春秋战国时期古矿冶遗址的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试就其中有关配矿技术中的化学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位于我国著名的矿产地之一的湖北大冶附近,它的范围,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1公里。该遗址延续的时间比  相似文献   
3.
第一、江陵地区战国楚墓出土文物的现埸保护 一、墓葬所处的环境条件 江陵地区战国楚墓主要分布在楚国故都纪南城附近以及以纪南城为中心的长江二级台地或较低矮的丘陵,山岗之上。江陵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6-16.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904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六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了望山一号、二号两座楚墓。其中在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把有名的古剑一越王勾践剑。它出土时,剑身寒光闪闪、薄刃锋利。此外,在这两座楚墓中还同时出土了几把青铜剑。有趣的是,它们基本上都没有生锈。  相似文献   
5.
我省地处长江中游,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楚国的疆域,所以在古时候被称为“楚”地。从气候上看,我省基本上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夏季炎热、气温较高。据气象资料记载,最高气温可达41℃以上。所以每逢夏季,人们大都喜欢用冰来消暑,这一点,古今都是一样的。冰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竹简,是一种珍贵的出土文物,它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字资料之一,我省又是发现竹简较多的地区之一.如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200多枚、最长达70多厘米的"遣策";战国中期的"天星观一号墓"出土的"卜筮记录";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江陵凤凰山出土的多批汉简等,都是很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这些竹简几千年来基本上都处于积水或污泥之中,所以质地脆弱,饱含水份,故称为"饱水竹简".如何保护好这些古代文书?首先要做好发掘现场的处理和保护.本文试从个人的点滴实践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分析方法,具有无损、微区、准确、快速的特点。本文利用SRXRF法,分析了不同窑口青白瓷胎的成分,并以陶瓷参考样校正了所测数据。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Rb、Sr、Zn、Mn、Cu、TFe2O3、K2O、Na2O等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表明SRXRF在古青白瓷鉴定中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基本主题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坚持反抗民族压迫、追求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其思想逻辑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演进的,呈层层递升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两汉壁画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壁画墓是汉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汉代社会和绘画艺术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关中地区目前所发现两汉壁画墓的考古发掘资料,结合史实,探讨关中地区的两汉壁画墓的性质特点、历史地位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田小娟  后晓荣 《文博》2004,(1):94-96
在中国古玺印的发展过程中,两汉玺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篆刻艺术领域里,有所谓“印宗秦汉”一说。本文拟从两汉玺印质地入手,从玺印文字、官职名称、钮制、印制规格等角度,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具体考察两汉金印的制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