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石尠墓志,1919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城北马坡村,原为周季木收藏,并著录于其所编的《居贞草堂汉晋石影》,解放后入故宫博物院。长46.5,宽23.4厘米,四面刻字,隶书,正背两面刻志文,正面10行,行20字(图一)。背面9行,前8行每行20字,末行4字(图二)。侧面分别刻石尠夫人及子女名字及经历,共116字(图三)。志文主要记石尠事迹,不少可补史佚,或可与史书相印证,是一篇很好的石尠列传,亦为我国早期墓志中难得的珍  相似文献   
2.
曹真是曹魏名将,《曹真碑》历来为世所重。本文据故宫博物院藏《曹真碑》初拓本补正了故宫藏《曹真碑》实物的部分阙文;又据碑文否定了《三国志·魏书·曹真传》裴注中一条谓曹真本姓秦的注释;并从曹丕临终委托曹真辅政的史实入手深入分析了曹丕与曹真特殊的政治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战国成语玺析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有文物中,保存古代成语最多的首推古玺。故宫博物院编辑的《古玺汇编》一书,收录战国成语玺一百二十多种,重文者达七、八百方。这些成语,有关于礼制和修身的内容,如“敬老”、“正行”;有谈人生哲理的,如“誙事得志”;此外,还有大  相似文献   
4.
战国官玺的国别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识战国古玺和确定其时代,始于近世。解放后各地虽陆续有古玺出土,但专门研究的人不多,许多问题还未解决,其中古玺的国别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近年协助罗福颐先生编辑《古玺汇编》,接触到不少古玺,习业之余,写成此稿。文中述及的战国官玺均为《古玺汇编》所著录,着重分析国别,对个别官名和文字也略予阐释。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4年第8期《广东潮安县出土元代铜印》文中,将所出八思巴字印文译作"漳州路军民都总管印",我意应译为"漳州路总管府治中印"。总、管、府三字都曾见于已著录的八思巴字官印,如总、管二字见罗振玉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中的"管军总把印",府字见《枫园集古印谱》中的"效忠征行义兵万户府印"。军、民、都三字也曾见于其他八思巴字官印,其篆法与  相似文献   
6.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护军、中护军及护军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存至今的汉魏南北朝护军印有10余种,其中多属魏晋十六国时期。护军官名是从秦及西汉的"护军都尉"(汉高祖时曾改称"护军中尉")演变而来的,至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护军都尉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才正式更名为"护军"。所以,今存的护军印,有的虽可定为西汉物,但其时代最早不能早于平帝元始元年。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的护军都尉,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始"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居大司马府",是大司马幕僚,职"比司直"。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几千年连绵不断,传世遗物甚多,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鉴别方法,以便把它们的时代、类别区分开来,并剔除杂在其中的赝品。秦汉南北朝官印在古印中属于同一印系,纽式、印体大小、印文风格乃至印文内容大同小异,属于最难区分的一类,更需有一种正确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种元八思巴字印章及印文资料,现择其中几种介绍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官印和众县印铜质,橛纽,6厘米见方。印文为八思巴字篆体,朱文。印背有汉字款,右款蚀泐较重,从残存笔画及印文分析,应为"和众县印";左款为"中书礼部  相似文献   
9.
新莽官印遗存至今的有一百多种,它保存了新莽时期大量的官名和地名,是研究新莽历史的实物资料。又由于它对两汉印章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因而认识新莽官印,对区分东西汉官印,弄清汉魏官印的发展规律,有一定价值。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汉肖形印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见古代肖形印约有四、五百种,其中汉印占百分之八十强。这些印章,从印纹形式上可分为独立图象型和附属图象型两类。前者图象独立存在,后者刻于印文的两侧或四周,以之作为文字的装饰。汉肖形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