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一) 理解知识与知觉知识 第三种知识类型 实在知识是关于历史地理现象的具体的、特征性知识,抽象知识是关于历史地理现象的普遍性、规律性知识。无论实在知识还是抽象知识,都是由外部考察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2.
<正> 隋开皇三年,汉长安城废,迁入新筑大兴城。长安城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结构也有若干变迁。隋祚短促,没有留下很多关于交通路线的记述;唐代则有丰富资料,可资复原。严耕望、王文楚、李之勤等学者已从一些角度对唐代关中地区交通路线作过专门研究,但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长安附近地区的交通结构,则仍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说青州枣     
<正> 红枣是今山东省特产,溯其渊源,则远在隋唐时期即已驰誊国中。当时今山东益都、潍坊一带属青州,是全国最著名的枣产区。 枣很早就普遍栽培于我国华北各地,但山东之枣初时尚不为人们所称道。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备举战国秦汉  相似文献   
4.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5年)。自公元前三世纪印度摩揭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开始,佛教越过古印度的边境,不断地向外传播。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伊斯兰堡西北的坦差始罗一带)产生了一种印度与希腊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中国对瑞典认识和记述的历史这一角度,介绍并论述了作者收藏的孤本书籍《瑞典国记略》。文章指出,迄至清朝末年,中国对瑞典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末到清代康熙中期。通过西洋传教士的介绍,对瑞典开始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阶段,从康熙晚期到道光初年。主要是清朝官方和个别出洋商人,通过出使他国偶然接触到的瑞典国民并向所在国探问相关情况;或是与瑞典来华商船的直接接触;或是海外经商听闻的间接传说,对瑞典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记述。第三阶段,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短暂的若千年期间。西洋传教士开始重新向中国介绍包括瑞典国在内的世界地理知识。第四阶段,从鸦片战争之后到同治四年。在中国人自己撰述的全球地理总志中,对瑞典有了更为丰富和清晰的记述。第五阶段,从同治六年到光绪中期。留下了一批中国人考察游历瑞典的日记,对瑞典的认识变得非常具体明晰,但还很不系统。第六阶段,光绪中期至清王朝结束。《瑞典国记略》就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著述,它是中国对瑞典最早的全面系统的记述。这部书虽然没有在社会上正式刊布,但在中国认识瑞典的历史上,仍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高  贾维勇 《东南文化》2004,(4):63-73,i001,i002
六朝瓦当可分为云纹、人面纹、兽面纹、莲花纹4类,各类瓦当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六朝瓦当对同时期北朝、高句丽、百济的瓦当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宋薛居正领衔监修的《旧五代史》,在欧阳修《新五代史》颁行後逐渐湮没,原本至明代中叶最终失传。民国年间,有人声称存有金刻本《旧五代史》原书,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但世人一直未能见到其书。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学者期盼这一金刻古本能够现身於世。本文主要从同类正史通例的角度,审视这一所谓金刻本的相关特徵,指出实际上不可能存在这样一部金刻本《旧五代史》,研究五代史事和整理五代文献,都不必再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0.
静夜读黑河     
踏着春味儿很浓的夜色,沿着丝绸古道,我走进了黑河之滨一座天下称富、很是气魄的城池“金张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