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引言中国所产铜、铅、锡等用于青铜生产的金属矿产原料,因各地地质条件不同,在品种和质量方面常有不同。在古代冶铸技术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差异常常使各地的青铜产品带有自己的特点。如《考工记》所载:"烁金以为刃,……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吴越之金锡,此才之美者。"希望今后有机会对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进行系统的比较实验研究,以作进一步之验证。  相似文献   
3.
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中的科学技术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钟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乐器。钟的前身是铃。从早商的扁圆形铜铃到殷商的编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编钟、西周晚期的纽钟和鎛钟,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商周时代用礼乐制度规定名位、等级,制礼作乐成为施行政教的大事。"钟鸣鼎食",作为众乐  相似文献   
4.
"玄缪"为先秦金属古称,屡见于金文.本文根据古籍及"璆"、"镠"的本意,厘订"玄鏐"为锅,并结合近年来商周青铜器和巴蜀史的研究成果,提出商周时代部分锡料来自滇蜀地区的可能性。我们相信,进一步的探索将有助于揭示中国古代史上的若干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夹锡钱是铁钱,不是铜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锡钱是北宋徽宗年间蔡京当政时一再推行的一种劣钱。作为曾广为流通的特殊币种,它在钱币学和冶铸史研究中都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宋史·食货志》明确记载“夹锡钱……每缗用铜八斤,黑锡半之,白锡又半之”,一般都认为它是铜钱。但它和其它铜钱有何不同,如何识别,长期来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钟为众乐之首,又是先秦乐器系列中唯一用金属铸作的重器。由于编钟地位的重要、所费不赀,历来都把铸钟作为一件大事,它们荟萃着该时代工艺技巧的精华,是没有疑问的。商周钟铙历代多有出士。据我们初步统计,解放前后所出西周到战国的编钟、编镈已近四十组,其中,以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制也最为精美。因此,研究这一编钟群及其(?)铜构件的冶铸技术就具有代表性。欧洲和印度的钟都是正园形,唯独中国的编钟是合瓦式的,因为钟体扁园,衰减较快,所以能成组编列,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大型编钟是一套音域很广、音色优美的大型古代乐器。每个编钟都可发出双音,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声,同时还有一些分音发出。为了研究编钟的发音机理,必须掌握编钟两个基音及一些主要分音的振动模式。我们用正弦电信号激励编钟共振,使编钟进行简谐振动,分别发来不同的音响。而记录简谐振动物体的振动模式,采用激光全息时间平均法是当前最好的方法。我们用时间平均法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进行全息照相。设振动物体全息图再象  相似文献   
8.
对曾侯乙墓编钟的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钟作为演奏用的乐器,不仅须有坚固的钟体,其几何形状与尺度还须满足音律的要求,即能获得准确的音频,优美的音色,并能发出两个准确的乐音,同时,须有衰减较快的特点。本文就曾侯乙编钟的结构作一探讨。一、曾侯乙编钟各部位在发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属文物的金相学和显微组织》(Metallography and Microstructure of Ancient and HistoricMetals)一书是盖蒂文物研究所正在编篡的文物保护应用材料与技术丛书的第一卷,由该研究所与盖蒂博物馆合作出版。作者为著名学者大卫·司各脱(David A.Scott)博士,盖蒂文物研  相似文献   
10.
许公宁透空蟠虺纹青铜饰件——先秦失蜡法之一器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叶县许灵公墓出土的透空蟠虺纹饰件结构高度复杂,有多种纹样对称组成。经用多种科技手段检测,确证其为铸态的高锡青铜合金,由失蜡法整体铸成,未见铸接、焊接痕迹,其铸作年代为公元前547年或稍后。这一研究再次证明了失蜡法是先秦铸师的重大科技创造,所谓中国青铜时代“没有失蜡法铸造的器例”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