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家住在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采桑镇南景色村。当年,我曾祖父因在武术上小有名气并设馆收徒,家境还算可以。但他后来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致使家道中落。及至我父亲秦易于1899年出生时,已是家徒四壁了。  相似文献   
2.
清朝的满文,档案浩如烟海,但都跟文学无缘。留传于世的满文文学作品很少,现在除仅见的一本《尼山萨满》外,尚未发现能与之匹敌的作品。传世的诗歌除了较原始的萨满祭祀神歌外,很大一部分是历代皇帝的御制诗和宫庭文人互相酬和的作品。特别是清朝后期,满语满文逐渐走向衰落,用满文创作的作品如凤毛鳞角,难得一见。 “光绪癸卯四月十六日,家慈仙逝,愚伤念不已。整日凄恻忧郁,身若枯木朽竹。为消遣时日,检理往日残稿,得以集成一册。若蒙诸兄长惠阅,疏漏之处谅加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5日至6日,"百家争鸣新论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诸子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商周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协办。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诸子"百家争鸣",古文献研读以及学派、学说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主题报告中,刘家和《试说〈老子〉之"道"及其中蕴含的历史观》充分挖掘了《老子》之道蕴含的哲学意  相似文献   
4.
江苏淮安财富广场南北朝家族墓是一处典型的家族墓地,墓葬排列有序,随葬器物较为丰富精美,时代特征明显,文化因素较为复杂,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俗及淮安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包立民 《世纪》2020,(2):85-87
我是朱东润教授上世纪60年代前期的学生,屈指算来已有半个世纪,可算老学生了。朱老将书法的笔道比喻成面条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五年求学时,朱老是系主任。每年系里的"迎新"开学典礼,他是必到的。朱老师是一位古典文学批评家、传记作家。他在系里开过《中国文学批评史》《传记文学》,均是为高年级开的课。  相似文献   
6.
盱眙仁昌汉墓是一批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的中小型墓葬群,墓葬形制多样,排列有序,且以夫妻合葬墓为主,在年代上有一定的承袭关系。随葬器物组合完备,显示出当时农业经济的富庶与社会遵循厚葬的传统,为研究江淮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吉登斯的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早期他对结构化理论的探索为吉登斯以后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了结构化理论,才能对其现代性有更深地理解。所以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进行深度的解读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震山自述     
我叫程震山,原名程青麟,震山为字,以字行,1909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出生在山西省夏县水头乡小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我家并非望族,但因我祖父程宗孟为人正直耿介,享誉乡里,乡亲们曾送其一块“德高望重”的牌匾,足见祖父当时声望之高.祖父一生勤劳,善理家事,家境尚可,后因灾荒,夫妻双双早逝.我的父亲程养性,从小失去双亲,在中秦村老姨家寄住,后作长工,终生务农,未曾读过书.父亲与母亲晋氏结婚后生得三男四女.长兄程青驹,自幼在外经商;二哥程青骥,在家务农;我行三,为小弟.四个女儿长大成婚,  相似文献   
9.
華山 《文物》1950,(10)
穿過首都的大廣場,從氣勢磅礴的天安門走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績展覽會",縱覽着革命戰爭的珍貴歷史文物、圖片、和奪自敵人手中的十三个帝国主義國家的兵器實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第一個周年,當我們面前展現着一系列的陸海空軍的强大國防力量的時候,會場上再没有比"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上拨乱反正1981年,项南同志来福建主持省委工作。尽管当时粉碎“四人帮”已经数年,党的正确路线已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然而在福建的各项工作中,“左”的遗害依然严重地压抑着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特别突出和严重的是,中央有关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决定,由于一些人不理解,说什么包产到户是“砍大寨红旗”、“大寨别人不学我们学”,对上顶住不办,把农民和基层干部积极推行的包产到户当作“资本主义”封堵,以致在全省广大农村迟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