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段湮没半个多世纪的秘闻———“巴纳号”事件始末■文/刘燕军YIDUANYANMOBANGEDUOSHIJIDEMIWEN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前夕,在安徽和县的长江江面上,日本飞机炸沉了美国炮舰“巴纳号”,同时被炸毁的还有三艘美孚...  相似文献   
2.
1938年1月下旬,中外慈善家在上海成立了"南京国际救济会"。该会为遭受日军涂炭的南京难民募集善款,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世界红卍字会等组织精诚合作,指导了南京的尸体掩埋、难民救济等工作,其功绩理应为历史所铭记。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4期刊登了邵子平先生撰写的《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一文。邵先生广征博引,将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来龙去脉细细道来,说得相当清楚。最近,笔者查阅到一些材料,在此不揣冒昧,拟对邵先生的文章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4.
章开沅先生所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一书中 ,收录的一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案例 ,非常特殊 ,其体例与《南京安全区档案》有关案例不同 ,其中的大多数记述都与农村和农民有关。本文结合拉贝等外籍人士的日记、报告以及江南水泥厂档案等相关的记述 ,并请章先生查对了英文原稿 ,认定这组案例出自江南水泥厂难民收容所负责人辛伯格 (丹麦国籍 )之手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新办公大楼在南京北极阁东麓建成,时任研究所语言组主任的赵元任举家迁往南京,在南京作"永久"计划。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是一位新女性,在南京出生长大,在那里有许多亲朋故旧,因而比别人更觉兴奋。在她的操持下,在蓝家庄24号买地建房。一家人先在延龄巷金陵刻经处杨家老宅居住了一段时间,1935年4月,新房竣工。赵元任是一位跨学科的大学问家——数学、物  相似文献   
6.
《藕孔日记》是"落水文人"顾蔗园在南京沦陷前后的避难日记,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关涉现实的作品之一。日记依然秉承其一贯的疏离文风,面对民族的危难,试图在宁静的乡村生活中寻找寄托,逃避现实,在风花雪月中遣愁寄情,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中寻找乐趣。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同样感受到异族统治的屈辱,南京城的残破也使他痛心不已。作为旧政权的失意文人,通过记述农村的残破、战争的苦难,对旧政权暗含嘲讽,宣传抗战无益,迎合伪政权的"和平救国"需要;作为"合作者",当他面对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时,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在材料取舍,甚至遣词造句上煞费苦心,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欲说还休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是值得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战时,它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战后的审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民众的这一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其象征地位继续延续,在东西方冷战的政治格局下,又与"反对美帝国主义"、"揭露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和"中日友好"等现实政治相连接,在此过程中,因被误用而扭曲变形.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使南京大屠杀再次成为新闻舆论的中心,在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双重推动下,南京建立了纪念馆和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得以向更深层次延伸.  相似文献   
8.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松井石根,作为甲级战犯,早在1948年底就被推上了绞刑架。但是,对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一严正判决,直至现在还有人持有不同看法。日本国内否定南京大屠杀客观事实的“虚构”论者公开为松井石根鸣冤叫屈,鼓吹所谓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