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宁寿宫花园的遂初堂西梢间墙面保存了清中期的多层裱糊残迹。据档案推断,现存四个时期的糊饰分别制作于乾隆三十九至四十一年、嘉庆七年、嘉庆十七年和道光元年。其面纸均为蓝地樱花图案,颇具日本美术装饰特色。推测此种纸张即造办处档案中所谓“倭子纸”,系江南工匠根据日本进口纸张仿制。科学检测表明,四次糊饰使用相同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以竹纸作为面纸,纸上以刷染法均匀涂布地色,再用凸版印制樱花图案。浅蓝地色颜料由靛蓝、蛤粉调和而成,樱花的橙色颜料成分包括片红土、蛤粉和云母,胶结材料均为动物胶,并加入滑石作为填料。乾隆时期的初次裱糊施做了油灰地仗层,并以两层构皮纸作为底纸,粘结剂为淀粉浆糊。面纸纸张经过上蜡处理,即清宫档案中所谓“蜡花纸”。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天津大学等单位结合2004年以来实测工作,公布了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的测量数据和研究成果;2011年,文物保护界又将1988年大雄殿大修过程中详细测量所得的构造图纸、数据和病害全面公布;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了补充测量工作。对比三份实测数据,通过结构几何解析结构的认识,本文尝试回顾关于斗拱设计、屋架结构设计和材分o与营造尺配合等方面假说,尝试证实、修正、调整先前假说,进一步厘清原始设计。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微缩模型古人的“建模”今天建筑师设计房屋,常常会在电脑上利用建模软件制作3D模型,既能呈现房屋的最终面貌,又能指导施工建设。在清朝,也有类似的操作,即制作烫样。在主管建筑工程的内务府营造司之下,特设有“样式房”,按照定比例制作建筑物的模型小样。因需要将纸张熨烫成型,故名烫样。图为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复原制作的乾隆花园烫样中的第一进院古华轩。  相似文献   
5.
故宫乾隆花园内的古华轩外檐落地罩是北方地区建筑装修使用大漆工艺的罕见案例。为探明其装饰层材料工艺做法,综合利用光学显微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多种技术,结合传统漆作文献记载和清宫档案,详细厘清了装饰层的材料组分、制作工艺及营缮历史。研究表明,古华轩落地罩保存了八个时期的装饰层,整体使用调入桐油的大漆髹饰,不同时期的黑漆分别采取添加炭黑、添加铁盐两种方法制得。金饰做法包括描金、贴金两种。初始营缮工艺为捎当灰—布漆—漆灰—黑漆—色漆—金饰;重缮时做法相对简化,并将原先的一色金改为两色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