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大先 《满族研究》2006,4(3):111-119
作为一部独特的幻寓小说,《猫城记》里营构了一个恶托邦的形象。通过空间的位移、伦理上的批判和叙事上的戏拟,老舍表明了在现代性与民族性冲突中,他的文化焦虑和自己所采取的教育与立人的办法,表明了他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刘大先 《满族研究》2005,(3):118-120
20世纪的满族文学处于繁荣阶段,路地、关纪新主编的《当代满族作家论》一书集中对这一时期的满族文学进行了研究与评析。全书收评满族作家53人,对每位作家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述,勾画出20世纪满族文学的基本风貌,并反映出20世纪满族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3.
《福昭创业记》作为一个被主流文学史遮蔽的小说文本,实际上是另一种对于历史的神话式书写,通过挖掘其写作策略,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发明传统的过程,一个民族英雄通过话语制造出来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被赋予合法性的文学想象途径。基于此,也可以对少数民族文化身份和意识的表述与被表述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大先 《满族研究》2008,(2):103-111
清末民初在北京有一批平民旗人,在时代与社会的"飞地"中创办了一批小报,并且撰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可以发现他们及其作品的数量、题材、思想观念的种种态势,他们既没有前卫先锋的革命姿态,也并非全然以保守遗民自居,而是体现了底层普通民众的一般知识、思想和生存状况.这一个案,不仅显示了满族文化对于整个中华文化的融合互动过程.也体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国民整体的状况.京旗小说处于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交通碰撞的风口浪尖,它们在语言上所做的探索,它们在将北京地方性的民俗文化与特色语言融化入文学描写当中,其创作群体又是作为清朝统治民族后裔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微妙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思想似乎同"遗民文学"有着似有若无的精神联系,这更是个意味深长且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也不无现实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在既有的老舍文化背景与思想资源的研究中,清末民初京旗文学这一直接连接到老舍创作的层面,尚未被研究者太多涉及到,本文拟在对以往研究的继承、借鉴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着手考察清末民初京旗小说与老舍的关系的群体、道德、白话三个层面,透视其与老舍创作的关联,以小观人.对于今日我们重新省思晚清以来直至当下的文化文学观念转型也不无裨益.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群体观念从京旗作家的自为的制度性体验和心理回避机制,到老舍那里融合了现代民族危机意识,升格为国家主义;京旗小说的平民道德极端主义包含着时代的断裂性感受以及回归传统的欲望,老舍接受了道德关注的视角,佐之以公民道德的内涵;在新旧文学的交战和递嬗之中,白话作为民间的言说方式,有着巨人而坚韧的生命力,老舍的文学从域外文化的视角径自铆接本土京旗小说的风绪,弥补了新文学革命在白话上天然的缺陷.京旗小说作为时代转型中方生速朽的文学现象,今日看来,不唯可做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佐证,同样在近现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中也有其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