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青海二省,地处黄河上游,幅员广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从很早的石器时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大地上。甘肃、青海自古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汉族和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共同装饰了甘、青大地的锦绣河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九八四年九、十月,我有机会前去甘、青二省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参观了一批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古迹和博物馆,使我  相似文献   
2.
秦国陵寝制度对西汉帝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虽然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但其创立的各种典章制度多为后代所继承。西汉礼仪制度“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陵寝制度也是如此。近年来,秦汉帝王陵墓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秦国雍城陵区秦公陵园和芷阳陵区一号陵园都进行了详细的钻探。经过长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秦始皇陵园的布局也已基本清楚。特别是雍城陵区一号大墓的发掘,使我们首次对秦国国君墓葬的内部结构、棺椁制度、殉人布局等有了直观  相似文献   
3.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最直接最真实的文字资料,它对于钩稽补苴古籍的缺佚和不足,有着无可代替的价值。西汉以来,西周青铜器就不断被发现,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泾渭流域的关中地区,作为周族的发祥地和西周王畿所任,出土青铜器数量尤多,其品位之高、内涵之丰富,久负盛名。如著称于世的朕簋(又称天亡簋或  相似文献   
4.
洛阳古称“四险之国”,在我国六大文化古都中,堪称是建都时间最早、延续历史最久、历经王朝最多的一座古代名城,大约距今3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人类已在伊、洛流域生存活动,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原始先民的足迹所至,已遍及今洛阳辖区。进人阶级社会以后,历经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  相似文献   
5.
刘士改 《神州》2012,(6):304-304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农村的大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开设音乐课,导致学生中学以后音乐素质较差.除此之外,家长、学校和一些教师也对音乐课有偏见,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学音乐那是不务正业,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加上学校对音乐成绩比较漠视,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7日,惊悉好友邹衡先生不幸因病逝世,噩耗传来,令人震惊痛惜。由于没有条件前去吊唁,思绪万千,只能默默祝他冥冥九泉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7.
刘士莪 《文博》2004,(5):10-10
寻找西周大贵族墓和王陵,是西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当代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1976年及其以后的三年期间,当如火如荼的周原考古进行大规模发掘遗址的同时,我们曾殚精竭虑为寻觅西周王陵作过种种思考和试探,以期有所发现。三十多年过去了,虽事与愿违,初衷未现,但回首往事,仍感觉责任在身,孜孜渴求不倦。  相似文献   
8.
刘士莪 《文博》2004,(5):21-27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最直接最真实的文字资料,它对于钩稽补苴古籍的缺佚和不足,有着无可代替的价值。西汉以来,西周青铜器就不断被发现,早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泾渭流域的关中地区,作为周族的发祥地和西周王畿所在,出土青铜器数量尤多,其品位之高、内涵之丰富,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9.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葬的发掘是近来陕西地区商代考古的重要收获。这一发现对于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及相关的习俗、意识,对于研究殷墟以外边陲地区的商代文化,探索商朝势力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现仅就老牛坡商代墓葬所反映的情况,谈几个问题。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一老牛坡商代小型墓的葬具,一般只有棺而无椁,有的无棺却只有椁。规模稍大的中型墓则棺椁俱全。如 M5、M8、M11、M24、M25等葬具虽均腐朽,但棺椁遗痕清晰可见,椁宅是用厚木板在墓坑中搭成的,四壁木板以榫卯扣合。每座墓的椁室都用两条木板从头边到脚边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较大,作为主(棺)室;两边部分稍窄,是为边箱。  相似文献   
10.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的发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6年3至7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师、研究生和83级学生根据教学和科研计划,在西安市东郊老牛坡遗址内,发掘了一处古代墓地。清理墓葬45座、灰坑21个、陶窑2座,出土了一批文化遗物。现就商代墓葬和车马坑的发掘资料,整理简报如下。一遗址的现状老牛坡是西安东郊一个住有300多户居民的村落,地属灞桥区洪庆乡,东与蓝田县境接壤,距西安城约27公里(图一)。它南临灞河,北倚白马原,原而北高南低,略呈阶梯状。遗址即位于白马原南沿的一、二级台地上,东西约1000米,甬北约500米。整个遗址被后来的两条南北向沟壑分割为三部分。为了工作方便,我们根据目前的自然沟道,由西向东,将遗址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文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