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方志各个叙事单元中,记述的部门倾向以及虚浮、粗放、流水账倾向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倾向。这些不当倾向的出现,有篇日设计和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受到学术浮躁不良风气影响的原因。这些不当倾向致使地方志中出现视野狭窄、资料性不足、著述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地方志的质量和品位,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志存史价值的比较分析》(《志苑》2004年第6期)和《论地方志的生态记录功能》(《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4期)等文中,笔者提出了地方志应具有社会生态记录功能,并提出了以“历史记录”代替“存史”的观点。“地方志记录的现实同步性”是以上观点的辅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虽然对地方志的定位多有争议,但地方志是记载地方历史事实的一种文体,这一点应当是毋庸置疑的。记载,记事、载物之谓也。对于地方志的记事功能,可谓‘前人之述备矣”,加上与本文论题无关,故不作引申。单论其载物功能。简而言之,载物就是对物的记载。物的范畴很广,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活动的物质环境,二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前者多为自然之物,如土地、山川、物种之类;后者多为人文之物,涵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自地方志学科建立至今,地方志定义一直没有公论。《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地方志分为“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并分别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这无疑给地方志定义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地方志作一个认同度较高的定义,既是地方志“正名”与“立身”的现实需要,也是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史与志的关系,专论甚多,散论不少,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从叙事的视角上进行分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史宏志微”。史(所谓“国史”)往往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着眼于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检阅,偏重于对历史脉络的把握。相对而言,志更多地是立足于以一种较为平等的视角来“关照”历史,着眼于从微观上记录历史现象,偏重于对社会生态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志本身就是一种微观记述。当然,宏观和微观总是相对的,当把地方志本身作为一个特定主体的时候,宏观和微观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所言的微观记述就是从这样一个层面上而论的。  相似文献   
6.
横排纵述体例适应地方志内容表达的需要,是地方志的核心体例特征及主要形式。横排体例几乎与地方志的出现同步,并随着地方志的发展而发展,至新时期首轮修志时趋于成熟,纵述体例则经历了从个别到普遍、从局部到全局、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横排纵述体例,因横利于保其"全"、纵利于存其"史",而适合于"全史"类文本的编纂,可以为"全史"类文本的编纂提供思路、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史通》虽是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但可旁通和资鉴于方志。可借鉴和引申的主要观点:史志应注重立意,赋予史料以灵魂,但要防止"过度立意"可能带来的主观之蔽;怀疑是对待史料的应有态度,地方志编纂中尤其要重视"疑初",警惕文献和事实之间的可能距离;《史通》申名的义旨,述名之转合,可借鉴于志,同时应看到名实之乱的消极作用,防范被名所囿;史志离合兴废为正常,外观时势大体,内辨自身利弊为顺应之道;史志编修因工程浩大,众手势在必然,但必须正视其弊,以求调和之道;"书事记言"和"勒成删定"是史志编纂的基本形式,需要"博闻实录"和"俊识通才"来配套,地方志编纂或可在变通制宜中求得两全;《史通》注重亲见、"本事"和采访的史学编纂思想,有助于认识当代修志的优势,并为观察地方志编纂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方全史”说的时代审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志乃一方全史”是清代章学诚提出的著名方志论断,对近现代方志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部门统摄力的削弱,地方志“全”之包罗不易,“史”之纵深更难,“一方全史”成为方志难以承受之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源头、渠道、载体日趋多元,“一方全史”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信息需求.但它所蕴含的精...  相似文献   
9.
一次文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体现了编纂者的主导性,丰富了年鉴的信息含量,拓展了年鉴的存史空间,对于加强年鉴的著述性,提升年鉴的内在品质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年鉴编纂的年度性、在地性、及时性特点,一次文献在获取和使用上具有适宜性。一次文献的运用应当围绕地方综合年鉴的总体定位来进行,既要重视反映一地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撰写了《方志现代化:一个不该被疏忽的命题》一文,呼吁方志界要对方志现代化命题予以关注和研究。一个命题提出以后,接着要做的工作应当就是界定其内涵。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即使一个简单的概念.要想对其内涵取得一个较为广泛的共识,也需要一个争鸣和沉淀的较长过程。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认识.只能算是做点铺垫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