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中地区西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经过发掘和清理的主要有宝鸡斗鸡台、西安韩森寨、耀县、凤翔八旗屯、秦都咸阳、西安大白杨等。我们拟在此基础上,对1986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发掘的眉县常兴汉墓资料进行一些分析,期望能对关中地区中小型汉墓的研究有所帮助。一、墓葬形制关中各地中小型西汉墓葬的形制、结构  相似文献   
2.
先周文化是指以陕西武功郑家坡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目前可以分为六期,第一期,约当二里冈下层,即郑家坡遗址早期前段;第二期,约当二里冈上层前段,即郑家坡遗址早期后段;第三期;约当殷墟文化一期或稍前,即彬县下孟村遗址;第四期,约当殷墟文化二期或稍前,即长武碾子坡早期;第五期,约当殷墟文化三期或稍前,即郑家坡遗址中期;第六期,约当殷墟文化四期,即郑家坡遗址晚期、马王村H11、张家  相似文献   
3.
凤翔南指挥西村的先周墓葬,是研究先周中、晚期埋葬制度与习俗的重要资料,本文拟在原发掘简报分期、器物型式划分的基础上,对埋葬制度与习俗、族葬问题等,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峪泉村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南依秦岭山脉,北濒渭河,东临瓦峪河。峪泉墓地地处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地势较高。墓地东距村落约60米,北部因早年取土形成深壕。1971年和1982年宝鸡市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先后两次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西周铜器、陶器等文物。  相似文献   
5.
水系·古文化·古族·古国论──渭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遗存分析刘军社BasedontheanalysisofthearchaeologicalremainsoftheShangDynastyintheWeiRivervalley,theauthordi...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宝鸡市金台区长青村纸坊头的断崖上暴露出数件青铜器。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了西周早期墓葬2座(2003BZFM2、2003BZFM3)。出土器物有青铜礼器、生活用具及装饰品等。其中有4件青铜器带有铭文,有的内容与(弓鱼)国有关。这次发现无疑为(弓鱼)国研究又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所在石鼓山发现铜器,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为一座古代墓葬(M3)。2012年3~4月,这里曾两次出土西周时期铜器,推测也应出土于墓葬(Ml、M2)。M1、M2墓葬形制不明,出土有铜器、玉器等。M3经发掘清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下部二层台上放置有兵器、马器等。在二层台上部的东、北、西壁共有壁龛6个,龛内放置大量铜礼器等,其中许多器物上有铭文。葬具位于墓室中部,为两椁一棺。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这3座墓葬的时代应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8.
梁星彭先生在《考古》1998年4期发表了《从郑家坡遗址谈地层学在考古分期断代研究中对于类型学的主导作用》一文,对拙作《再论郑家坡遗址的分期与年代》)1(以下简称《再论》)、《郑家坡文化与刘家文化的分期及其性质》2(以下简称《郑家坡与刘家》)以及牵涉到的《陕西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发掘简报》3,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并指出了拙作不够严谨乃至错误之处。对此,我深表欢迎和感谢。不过,梁文涉及到一些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地层学与类型学的关系诸问题,却不敢苟同,趁此机会愿与梁先生讨论,并求教于其他考古同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  相似文献   
9.
陕西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家坡位于武功县武功镇(武功老县城)以东半公里的漆水河东岸原上,原下漆水自北而南流十余公里汇入渭河;村北一公里处漠峪河自东北而来汇入漆水;村西南二公里处(氵韦)河由扶风西来,在浒西庄村东与漆水合流(图一)。  相似文献   
10.
五郡西村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西5公里的城关镇,2006年11月,当地村民在村北台地修渠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共出土鼎、簋、尊、甬钟、斗、矛、马器、玉饰等器物27件(组)。出土器物中5件青铜器有铭史,其中2件大口尊铭文一致,可与传世的五年、六年琱生簋铭文连在一起,正好完整地反映了西周厉王时期一场旷日持久的"仆庸土田多刺"官司,为研究两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提供了更加具体的金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