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鲜英,号特生,1885年出生在西充县太平乡小木井鲜家沟一个贫农家庭。1907年,张澜在顺庆府南充办官立中学堂时,鲜英与朱德同是张澜的优秀学生。1908年,鲜英与川北同乡杨森、王缵绪等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是同学。1912年1月,张澜任川北宣慰使,视察川北各县,有卫队一营,杨森任营长,刘湘任副营长,鲜英任参谋。1913年,鲜英被保送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留任袁世凯总统  相似文献   
2.
刘克 《江汉考古》2006,(3):69-73
养生汉画像石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达着“下根”之人对于道教义理的认识和选择。以往相关研究多流于图像内容的阐释,着力点在于将该类画像还原成文献,缺乏对图像形式背后所隐藏观念意味的关注,未曾从道教房中养生思想对汉画观念浸润的层面作深入考察。房中养生画像石刻是对特定历史时期道教养生观念的诠释和图解,它的出现,与汉代特殊的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刘克 《文博》2004,(5):50-55
南阳车骑出行和升仙画像石足汉代斑斓璀璨文化中寓意深远的艺术瑰宝,是两汉文化中心区域产生的一种独特葬俗,其在文化内涵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对全国民间汉画的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它以深沉雄大的特质,集中凝炼地显示着汉代的文化精神,吸引了海内外学者惊羡的目光,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赞誉。把南阳车骑出行羽化升仙画像石投放在汉代世人心性闭锁和对政治责任疏离的背景中宋考察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寻找拉萨     
走入散文思维,那里像一个长廊虽凌乱却不是长年久封的废旧储存间。我在里边寻找褪了色的童年,那些读书时被莫名压力惊扰的恶梦。成年之后伴随我生活的不断搬迁,总追怀那些我生活过并让我疲于奔命过的地方。从大连到北京,北京有现代化建筑,有宽敞的马路和道两旁的白杨树,树干上的千眼神采不一。北京也有小街道、古建和四合院。我在东北吉林省的一个地方居住过,租屋住在山上,到房东的菜园里采摘蔬菜烹调晚餐;然后我恍若记得回过家乡,在海边住过,不久便来了拉萨。拉萨——这个同我印象中的城市都有区别的地方,时至今日,这座城市已无法轻易送给我惊喜了,我对这座城里随时可出现的奇迹业已司空见惯了,却仍旧不能也不敢轻易对它有所评论,我只能寻找,沿着我愚笨的思维寻踪。 有那样一些地方能使不同人生取向的人们住到任何地方也愿意,人们在选择这些时除了多多少少的朝拜心  相似文献   
5.
述弢 《文史博览》2006,(1):44-49
苏联自立国以来,同西方国家不同.似乎并无“第一夫人”一说。不能说苏联历届领导人都是一些没有性别的人,也不能说他们的私生活都秘而不宣。然而,他们的私生活却无关紧要.无论对他们本人和社会来说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向来迷信,又多忌讳,尤其对“死”常常三缄其口,万一不慎出口,也安“呸呸呸”唾地三口以出晦气。钱玄同(1887-1939,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曾主张废除汉字)年轻气盛,又过于偏激,向不讳言“死”字,甚而至于愤言“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之死     
斯大林生前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死荣辱,甚至他的某个眼神也会使身边的"战友"不寒而栗。迟暮之年,斯大林的多疑已发展到了离奇的地步,临终前不久,更出现了躁狂性恐惧症。用餐时,某一道菜只要没有人当面亲自品尝,他是决不去动的。那些多年来侍奉左右、忠心耿耿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身边那两个人们熟知的最恭顺的人物--波斯克列贝舍夫和弗拉西克均被解职并送进监狱。斯大林不信任医生。他多年不让专家看病,仅  相似文献   
8.
和乃中原民间婚嫁柬帖的中心范畴,和于自然、和于鬼神、和于人伦是其根本的价值观。蕴涵在民间婚嫁柬帖中的致和思想,对于当下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乌尔多是一种丈许长的抛石器,在当雄、那曲,在草原在全藏区,它是男人的专利。 现在,会编制乌尔多的人越来越少了,通常,它是由黑白牛毛编制而成的,最隆重的乌尔多都是用九股毛绳编制的。 乌尔多是抵御野兽坏人的武器,可它最大的用处却是放牧,甩乌尔多的好手可将石头拋至150米之远。  相似文献   
10.
我早年在偃师中学读书,曾受业于吴芝圃、郭晓棠等河南早期革命领导人。受他们的影响,我在校时就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于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我化名李晓东,先后在偃师、伊川、洛宁、洛阳等地中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