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生活在2003年SARS流行地区的人群中,不乏我们所称的“大款”,其生活的经济水平早在“小康”之上。但是,那时出门都要绷紧神经、戴上口罩的“大款”,你会认同他的生活已进入小康?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或在水源污染严重的的农村里,面对人们高经济水平的、所谓不愁吃穿的生活,你能认同他的生活已进入小康吗?我想答案会是否定的。这些拥有一定财富的人们,生活在精神压力和对身体有害的环境之中,一句话,这些人的生活同样缺乏质量。我们希望的小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它还应当包含文化的、环境的以及自身修养等等方面的,即全面的小康。正是因为人类面临环境与大自然不相协调的诸多问题,人们提出了回归大自然的口号。而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很深。“天人一也,更不分别”,说的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观点与当今西方环境伦理学界讨论的“自然生存权”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今这些理论和学说的提出,不外乎证明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在创造财富征服自然获得片面小康的同时,受到了自然界太多的惩罚而产生的反思。珍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国家普遍认识不够,很难受到重视,这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发展有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